“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道德传统。”为了更好的了解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走向振兴实践队来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进行调研学习。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57项,我们参观的第一个综合展览馆中就有10余项。”体验中心讲解员肖丽向队员介绍:“手工编制的泊里红席,同现在用的厂商批量生产的竹席有着天壤之别,它看起来更精美、细致;泊里的麦秸画是用劈成条状的小麦秆经过多种手工加工后拼接做成的画;胶南的手工年画在2018年有3副作品在上海峰会做了展出……”
简单了解后,肖丽带领队员参观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馆,并对不同的非遗文化进行讲解。进入泥娃娃展示馆后,五颜六色的泥娃娃映入队员们的眼帘,“它们是用黑土和黄土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的,有老虎、有猫咪……不仅形态不同,颜色也有讲究。”肖丽拿起一个泥老虎向队员们展示:“红与黄喜上墙,代表着喜庆、祥和的意思。”在她的操作下,泥老虎竟然“叫”了起来,原来,它体内有一个秸秆制作的哨子。“这种制作和想法真的很奇妙,竟然能想到在泥老虎的身体里面放哨子,这让泥老虎不仅有了栩栩如生的外形,还有了十分可爱的声音。”队员张竞文捧着一个泥老虎说。
在杨家埠木版年画展示馆中,队员欣赏到了不同时代的年画作品。有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还有最经典的门神。肖丽指着其中的一副年画说:“每一幅年画都需要多次的套色,每次只能添加一种颜色,每次套色还要精准的卡好位置,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进入皮影展示馆之后,肖丽表演了皮影戏“三打白骨精”,远看,这些道具形象生动,近看,道具的每一笔描摹都十分精细。制作好的道具非常灵活,人物的每个关节都可以活动。“皮影是用羊皮、牛皮和驴皮制成的。清代乾隆年间,皮影戏还远渡重洋,传入法国巴黎、马赛和英国伦敦。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许多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肖丽说。
队员来到古法造纸术展示馆,亲自体验了造纸过程。据了解,在附近多数学校的实践课中,老师会带领学生来体验馆体验造纸的艺术。造纸艺术有很多种,其中花草纸最受学生们欢迎。在制作花草纸时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加入不同的元素,例如色彩、图形、花瓣等,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纸张,并能够在体验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纸张拼接成多种装饰品,如小灯罩、摩天轮、五角星……“造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也拥有自己制作的第一张纸啦。”队长王瑞崟激动地说。
参观结束后,队员与体验馆工作人员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交流,并得出相关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综合性,应该集合多方建议,广开言路,才能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有效保护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争取不让每一项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我们的手上消失,成为现在,甚至以后无法弥补的遗憾。”队员李臣感慨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6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