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聋哑人犯罪案件的公诉流程和其中存在的司法难点,探索司法社会工作介入此类案件的可能性,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声之形”调研团于8月12日赴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对处理过聋哑人犯罪案的检察官进行了深入访谈。进行本次实地调研工作的为团队成员李育昊。
团队成员首先与东丽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孙敏英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采访许可。孙敏英告诉团队成员,五年以来东丽区仅出现两起聋哑人犯罪案件,并介绍了两名聋哑犯罪人的家庭背景。随后,经孙敏英的引见,团队成员对处理过其中一起案件的检察官开展了访问工作。检察官表示,司法过程甚至庭审中聘请同一位翻译人员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平性,但这种做法出于合理考量,并且可以通过律师见证、嫌疑人核对笔录等方式对司法公平进行弥补。检察官还表示,若同时具备心理学知识与法律素养的人员介入司法过程,将有利于加强疑犯心理建设,或将出现恶意泄露案件信息等不公现象。随后她强调,除了手语翻译人员数量少、整体水平不足这一传统难题之外,认定又聋又哑犯罪嫌疑人的标准、程序、证据材料的过程缺乏进一步规范,以及此类嫌疑人不能遵守取保候审规定、无法随传随到也是司法公正的难点。
通过对东丽区人民检察院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处理聋哑人犯罪案的难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意识到提高对聋哑人犯罪案件的关注、推动相关法律规定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对两起实际案件的分析学习也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6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