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重走长征路,阔步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四渡赤水太平渡
导语:2021年7月31日,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重走长征路,阔步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最重要的渡口—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渡,在此展开实践,领会了四渡赤水这一“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之一。太平渡是红军四渡赤水二渡、四渡的主要渡口,是胜利之渡。从太平渡二渡赤水后,红军在5天内接连取得桐梓县、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等战役的胜利,消灭敌人2个师又8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从太平渡四渡赤水后,红军南渡乌江,随即兵临贵阳,调出滇军,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5月9日全军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圈,最终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
上午9时许,实践团成员抵达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了解红军别具一格的战术,参观当时行军过程中使用的电报机、枪械装备、红军树等装备,身临其境地感觉到了红军行军的艰辛以及红军将士们的智慧。在毛泽东纪念馆,实践团成员学习到毛主席在实践中出真知的精神;在战地黄花纪念馆,实践团被女红军战士们慷慨激昂,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感动。
下午13时许,实践团成员沿着赤水河,拾级而上,来到胡道财(又名胡云清)红军的遗属胡敬华家中,聆听红军后代胡敬华讲述红军在太平渡的故事。这位老人今年已经75岁,是长征时因受伤流落在太平镇的老红军胡云清的长子。胡敬华讲起过去的故事,跌宕起伏,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胡敬华说,父亲胡云清原名胡道财,小名凳子,1910年生于江西宁都县黄陂镇。1929年参加红军,入伍后因怕家人受到连累改名胡云清。先前在红一军团当兵,历经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红军长征到达广西的湘江东岸后,编入红三军团,参加湘江战役,到达遵义整编后编入中央纵队。1935年1月29日,在习水县土城的青杠坡那场惨烈的战斗中,父亲的左臀部被炸伤,两块弹片嵌入臀部。父亲忍住剧痛,拖着一条残腿,奇迹般地走到云南扎西又东返黔北,参与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1935年3月22日,由于父亲的伤口化脓发炎、臀部感染严重,无法随部队前行,部队交由当时的地下党组织救护,和受伤后不能行军的战友刘湘辉、李梦增、江明万、刘海山、胡国兵,留在太平养伤。部队给他们每人发放的三块银元,作为医疗和生活费用。因赣南口音容易引起怀疑,父亲就不说话装聋哑人。在地下党秘密救护下,慢慢伤愈,但和队伍已经无法联系,只得流落在太平渡,靠打短工、帮人倒酒糟、挑井水卖为生,等待联系部队。父亲慢慢学会了当地语言,当地人只以为他是出来逃难的,身份一直没有暴露。他为人诚恳,任劳任怨,逐渐得到当地人的认可,随着时间过去,渐渐融入社会成为当地人。1946年与母亲吴玉珍结婚后,生了胡敬华、胡敬坤、胡敬忠三兄弟。解放后被推举为古蔺县太平古镇的街长,可惜好景不长,1953年,父亲患病,因当时医疗条件差,加之家庭也不太富裕,不幸离世,年仅43岁。弥留之际,他手拿三块银元对儿子说:“这三块大洋,即使是我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舍不得用。你长大后,要回到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去寻找奶奶,代我将这点钱孝敬她老人家。”随后,家人将他安葬在赤水河边,和他当年的战友一起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访谈的最后,胡敬华老人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的期待:“青年一代,要接过红军先烈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接力棒,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与此同时,实践团队还通过法律知识宣讲、分发宣传册子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防诈骗知识宣传,力图将个人所学所识运用到服务社会中去。
据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进一步丰富“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活动形式,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重走长征路,阔步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以伟大长征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红军长征主要路线,赶赴江西瑞金、贵州遵义、湖南邵阳等12个省市,走进革命老区,追寻红色印记,赓续精神根脉,以实际行动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9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