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时期,城乡关系将进一步调整。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号召,推动乡村振兴,一支来自于浙财大工商学院的实践团队前往宁波宁海,深入了解当前乡村的发展现状、发展机遇,探寻宁海旅游新经济。
文化赋能,许家村打造特色“石屋经济”
上午,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宁海许家村,调研当地发展模式。许家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耕党建+旅游的发展模式,弘扬“生态+民俗”经营特色,形成特色“石屋经济”。在将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同时,着力打造“红色地标”,树立党建阵地建设典型,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定期开展党员活动。村民推出农家乐,民宿,房车露营公园,以及特色民俗活动,诸如麻糍作坊,烧酒作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走古道、品美食、体验乡村生活。
前童古镇创新“非遗文创+艺术赋能”发展模式
随后,实践团队还寻访了被誉为“江南第一儒镇”的前童古镇。前童拥有浙东地区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并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画卷打响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号,成就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据了解,古镇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形成规模化的古风市集,夜摊经济逐渐成熟,极大地提高当地乡土文化与品牌特产的知名度。在参观当地根雕店、竹编店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得知古镇采取“非遗+文创”模式,以“古镇创想”和“手艺传承”为发展重点,打造非遗展示馆和体验点,吸引大量文创企业入驻,利用现代技术呈展现非遗风采,真正做到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梅花村坚持“红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实践队员还走进梅花村,探寻宁海“初心”开始的地方。1947年在此地召开了浙东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梅花村会议,如今革命老区旧貌换上新颜,完成了梅花村会议旧址修缮,文化礼堂建设,梅花大桥以及连接线亮化等工程,成功打响“江南红村,浙里梅花”的品牌,用红色革命历史带动梅花村经济发展。
梅山村深耕“产村融合”共赢模式
为了学习乡村治理经验,实践团队前往宁波市著名的最美卫生乡镇梅山村开展调研。梅山村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和乡土文化优势,统筹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致力发展“产村融合”的经济模式。村庄抓住民宿发展机遇,改造梅花山庄、国家级垂钓中心,打造山水与人文具佳的精品民宿,实施特色民宿的经济模式,为当地村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梅山村设有专门的垂钓基地每年定期举行垂钓大赛,新兴的户外运动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梅山村的旅游发展,也带动了梅山村住宿、农产品等各个产业的发展。
实践团队成员扎根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感知社会百态,探寻各村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探寻宁海旅游新经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9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