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7月28日来自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调研团队赴曲阜市尼山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探访尼山镇的生产生活情况,立足“五个振兴”的战略规划,为乡村振兴助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7月25日上午,调研团队率先到达尼山镇山东虹美科技有限公司、曲阜尼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参观了有机蔬菜、有机葡萄现代温室种植大棚,观摩水果、蔬菜生长状况,了解现代农业的运作模式、产销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据了解,老百姓随地就业,在大棚里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六十多岁中老年村民,一个月能拿到两三千的工资,“保底+分红”的模式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收入,为乡村振兴兜住了底。
第二站,调研团队来到了尼山镇的印象•尼山主题文化馆,全馆总共划分了仰望尼山·山川物语·千年文脉·何寄乡愁·洪荒奔流·东方之光六个展厅。调研成员跟着讲解员的步伐,近距离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以及鲁源新村的乡风儒韵,“科技+文化”的展览方式让团队成员仿佛穿越了时间的轴轮,置身于儒学巨匠的诞生年代体验文化的变迁;“印象+映像”的呈现形式营造强大的视觉体验,团队的每个人都切实体会到了浓厚的尼山风韵,对于尼山的文化溯源有了新的了解。印象•尼山主题文化馆对于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具有深远意义。
当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鲁源新村村委会,团队成员分别参观了鲁之源、鲁之风、鲁之雅、鲁之颂四个展馆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记忆馆,在风雅颂源四个展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当地的非遗传承、笑脸墙、姓氏文化、乡村记忆、鲁源传颂,家风家训等乡风内容。在红色记忆馆,讲解员介绍道:“勇于担当、敢打必胜”的精神信念影响一代又一代尼山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接续奋斗故事。团队成员表示身为时代新青年应将这种赓续不绝的红色奋斗精神延续下去,以青春的力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
随后,实践成员兵分两路,一队去“里仁美宿”民宿,一队去当地的“幸福食堂”开展实地调研。礼乐居、听雨轩、里仁美宿……位于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镇的鲁源新村,村民将家中闲置的房屋装修成“家庭民宿”,并为民宿取了名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团队成员深入当地民宿,与民宿老板进行交谈,并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民宿创收问题、乡村振兴前后变化、运营状况、存在的困难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团队成员还对不同的庭院设计进行取景,为后期的宣传工作积累素材。村集体针对部分老年人在家里“做饭难”“吃饭难”“吃饭愁”的问题,把“爱老幸福食堂”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调研团前往幸福食堂后发现幸福食堂老年人年龄平均7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有志愿者送餐,“幸福食堂”的设立让老年人生活幸福,让在外务工的儿女无忧,“幸福食堂+N”模式不仅弘扬了爱老、敬老的儒家文化、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相处、邻里互助的乡风文明,动员孤寡老人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去。
在幸福食堂访谈时,尼山镇鲁源新村妇联主任孔凡玲说道:“幸福食堂刚建立的时候,村里的老人都不愿意来就餐,现在他们都争着来这里吃饭,每天只需交五块钱,就能吃到有专门菜谱,可选可点,有分配的早午饭,老人吃得开心面色也红润了不少。”
最后一站,调研团队来到了群山环抱、郁郁葱葱的尼山水库。团队成员沿着水库大坝边走边探讨尼山水库调蓄水工程,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营造良好的生态水系环境、改善尼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景观提升的用水需求、提高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等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鲁源新村的真实写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4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