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加深对黄河文化“根”和“魂”内涵的理解,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我国黄河流域传统美食文化和黄河流域传统美食发展现状,自觉做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任务。7月9日起,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溯源寻味”黄河特色美食文化寻访团深入青海、山东、河南等黄河流经地区,品特色美食,悟中华文明,看时代发展。
中华饮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体系完整、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本次实践采用“互联网+实践”的模式,通过线上资料查阅,线下实地走访,体味美食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黄河一脉,美食文化底蕴深厚,青海尕面片用一支锅庄舞传递出藏族文化;四川甜水面用甜、咸、辣三味碰撞出巴蜀文化;甘肃牛肉面拓开了丝绸之路,展现了敦煌文化;宁夏蒿子面用味道述说了宁夏文化的传奇;内蒙古自治区的焖面将草原的粗狂与黄河的醇厚展现得淋漓尽致。品味陕西裤带面,感受陕西人民的热情;刀起刀落制成山西刀削面,不规则的面片展示了山西人民的豪情;一碗河南烩面包容了五千年文明更迭,中和了五湖四海八方口味。
查阅相关信息后,实践队员分别前往各自家乡,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特色美食,并就其原料组成、制作方法、口味营养及文化体现等多方面,对提及最多的美食展开品评。
青海西宁的同学品评了青海酿皮。青海是人文物质极其丰富的省份,而酿皮是其中高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碰撞而成的产物,滋养了西北各族人民如酿皮般坚韧、善良、质朴的品格。精亮润滑的酿皮被各色的佐料覆盖,酿皮随佐料滑进口,吃起来香脆可口,软滑细腻又不失柔韧劲道,让人回味悠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在的酿皮不仅可以以街头小吃的身份出现,还能被作为凉菜出现在宴席餐桌上。同时,实践队员还探访了青海百年美食—德禄酸奶。德禄酸奶表层是黄色奶皮,内部洁白如雪,质感幼滑,味道香醇,酸爽宜人。通过对德禄酸奶店面工作人员的采访,实践队员了解到,德禄酸奶现在发展有些许困难,主要体现在低温酸奶受冷链制约和其他新口味酸奶的异军突起等方面,这也激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利用自身所学助力食品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口胡辣汤便将实践队员的味蕾彻底打开,河南胡辣汤源于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后扩展至河南各地及周边省份。小小一碗普通的胡辣汤需要的主料和调料就达10余种,根据地域不同,配料和口味也略有不同,但那份浓稠、辛辣却无二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河南人的直爽、质朴。区别于过去的胡辣汤,今天的胡辣汤食材更为丰富,除了店面经营,也逐渐形成了汤料的企业化生产。充饥不是胡辣汤唯一的功效,新时代的胡辣汤作为“中华名吃”已然成为了河南的“明信片”。
河南开封的同学品评的是灌汤包。开封的灌汤包由来以久,早在北宋年间就有售卖,几经改良,成为现在的小笼蒸制。因其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风味特点和“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状,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如今的灌汤包,早已告别单一品种的小笼包子,发展成为风味独特的系列产品“小笼包子宴”和“速冻包子”,使其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河南安阳的同学品评的是安阳扁粉菜。扁粉菜是以粉条做主料,配以青菜、豆腐、猪血等,在一口大铁锅中煮。一碗扁粉菜制作流传蕴涵着中国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硬气”。
山东聊城的队员品评的是武德奎肉饼。一个六斤重的肉饼,内馅是由三斤鲜肉和八个鸡蛋组成,辅之以葱姜蒜调味,出乎人意料的是京瓜作为辅料加入进了内馅,让口味更加独特,营养也更加均衡。
实践中,小组成员或是走访百年老店,探寻制作流程;或是进行感官评定,分析营养价值;或是搜集查阅资料,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一起体会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中留存至今的中国味道,在饮食文化中感受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在民族文化复兴之后才能被看作真正的复兴。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承,自觉的创新与发展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此次美食文化寻访之旅,用美食搭建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桥梁,从美食文化中窥见中国文化的历史、创新和发展,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和文化自信,激励时代青年传承弘扬黄河传统美食文化,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