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不亲闻老军心中事,怎感旧时军中情;不亲望军上衣别勋,怎诉心中仰尊慨。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追溯红色记忆,以梦为名的曲阜师范大学“同心传梦”实践团从同一起点出发,奔赴到了弯弯折折又连绵不断的红色文化之路去。2021年7月23日,实践团来到了临沭县玉山镇,走访丁利翠爷爷,聆听他深藏于心的军旅故事。
上午10点,实践团来到了丁爷爷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挂满墙壁的红色印记——战友合影照、团徽党徽、入伍纪念照等等,这些独一无二的符号映射着爷爷灿烂辉煌的人生。爷爷首先给实践团依次介绍了墙上的照片,从1973年的兰州留影到1975年的支援老挝留影再到2020年的战友庆48年合影,每一张照片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因此每一张照片都被爷爷小心翼翼地裱了起来,干干净净的挂在墙上。紧接着,爷爷找来了几本书,是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军旅生涯战友情》,里面详细记载了每一名军人的一生和军旅途中发生的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情。丁爷爷翻看着书,向实践团回忆起了他的军旅生活。
68岁的丁利翠爷爷的一生有苦亦有甜,1972年参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特务连警卫排战士、警卫员。1974年8月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作战任务,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回国,1978年退伍回乡,担任了数个乡村职务,改革开放后自主创业了石材厂,现在已经光荣退休。回顾丁爷爷的一生,正是“人生不止一个方向”,既可以恣意生长,叱咤四方,也可以小桥人家,细水长流。但是无论他在站在那一片土地,他都做到了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采访中了解到,丁爷爷是可以作战、修路、建桥、盖大楼的野战军,是可以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任务的特快军,是受赏“三等功勋章”和“国际一级劳动勋章”的人民英雄;同时,他又是心怀百姓的敬老院院长,是服务群众的村官,是拒绝留挝升官迫切回国的孩子……关于近些年来,红色文化基地的广泛建立与宣传,丁爷爷表示这是必须的,他的战友就在东盘建立了寺庙,因为东盘有刘少奇先生的足迹,有红色文化的印记,红色基地建立是把历史再一次带到现代人的眼前,让文化走进心里,让基因流淌于血液之中。对青少年的期望,爷爷表示,端正学习态度很重要,时代是新的,新一批年轻人必须要主动学习,把握时机,不做时代的“文盲”。
让实践团动容的是爷爷坚守一生信仰的眼睛,是充满力量的手掌纹路,是经历岁月却和蔼可亲的面庞,是爷爷谈及过往留下的激动泪水。46年前,在雨季漫长,海拔险高的他乡,一场暴雨冲走了山坡上的营房,他奋力营救,身体被洪水吞没,在希望破灭之际,他被战友抓住了手臂,拼死救起,说到这里,爷爷的声音颤抖,泪水不禁涌出,他想起了要坚决完成的命令,要坚决挺住的求生欲,要坚决守护的战友情。
人们常常把这些革命军人认为是有着钢铁身躯的天生热血又冷血的战士,可是很多人都忘了,他们也是谁家的孩子、谁家的丈夫。丁爷爷说,他在老挝时,特别想家,家里还有一位已许下婚约之履的妻子,都在盼他回家团聚。等待他的有要战胜的战役、有要完成的“毛主席友好外交路线”、有需要修建的马路,还有回到祖国怀抱愿望的实现。人们又常常把退役之后的他们当作拿着政府补贴的享清福之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依然在为百姓做实事,丁爷爷说,他的石材厂可以为十多个农民提供职位,因为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而战友聚会时,他们最想谈的就是经验,新积累的工作经验,因为他们知道,新时代的目标是“先富带动后富”。他们让我懂得: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
这次拜访之旅,实践团成员感慨万千。信仰的力量如此伟大,真挚的感情如此动人。感谢有这次机会,感受一遍他们走过的路。原来鲜花盛开之前需要这么多的泪与汗,有易与难的选择,有放弃与不负的选择,感谢他们做出了最伟大的选择,也感谢我们的时代,记住了他们的选择。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诸行动。实践的意义也重在于此。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可千万不能忘了为何要出发。不拘泥于书本,也走进他们的心里吧;不醉于呼号目标,也脚踏实地的去进步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7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