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溯源飞天”团队对话韩卫盟
——一场关于敦煌文化保护的心灵奇旅
韩卫盟,敦煌研究院现任副所长,常年奔走在工作室与辉煌神秘的石窟之间进行壁画临摹工作;溯源飞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旗下社会实践团队,从六朝古都南京启航开展敦煌文化保护和创意宣传。
为了更好地赓续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身上的可贵精神,汲取实践团队成长的养分,溯源飞天团队争取到了这次独家专访的机会,在文化保护的一线阵地——敦煌研究院对韩卫盟老师进行专访。从对话中发掘我们在文物保护宣传中忽略、缺失的东西,是这次宝贵相遇的首要目的。团队成员回忆这次和韩卫盟老师对话的经历感叹:“一次酣畅淋漓的谈话,一场关于敦煌文化保护的心灵奇旅。”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敦煌
“溯源飞天”团队线下在莫高窟景区的检票口做了十天志愿服务,负责检票、维护现场秩序、游客调研等工作。团队成员杨佳文同学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看到了不少问题。在跟韩卫盟老师的交流中,她提出了心里久存的疑惑:许多游客来莫高窟只为了打卡拍照,对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一概不知,这是不是太过于浅显?
韩老师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敦煌,你能说谁不好吗?”听到韩老师的回答,场上顿时安静下来。“有些游客可能就来打个卡,我们做文化的基础研究和梳理,你们通过高校进行文化的宣传,不同人群都捕捉到不同的点。”韩老师接着说道,“不同人群的特殊性,也可能是另一种文化与思维的发散,没必要刻意区分小众与大众,美的概念太宽泛了。”
的确,文化之美既可以是下里巴人,也可以是阳春白雪,有时候深入浅出,反而更能触动人心。想到实践团队自身也会用手绘视频、短漫画等形式来宣传敦煌文化,杨佳文同学赞同地点了点头。
用动和静调剂工作和生活
一次酣畅淋漓的谈话,当然不只局限于工作。团队成员张宇昕注意到韩老师的工作室里有唱片机。“韩老师不仅研究传统文化,对音乐也感兴趣吗?”谈及音乐这一爱好,韩老师缓缓闭上眼睛,露出陶醉的神情:“工作对我而言,是沉浸,也是静下自己,放下自己。太静的时候,我需要一点声音。听听歌,心境也就活跃了,动了起来。”
动静之间,张弛有度。对于韩老师来说,不只是开展工作,欣赏敦煌壁画也是如此。“飞天是动,佛祖菩萨是静,流水是动,建筑描摹是静。壁画经久不息,就是因为它的内容的相互的,永远保持平衡状态。”从工作到生活,韩老师都在动静之间保持了平衡。从他的笑容里,我们读出的满是平和。
当张宇昕问及该如何让静态的敦煌文化活起来时,韩老师低声说:“就像这莫高窟,有时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但他们都走了以后,这里又恢复了宁静。”他的目光移向了挂在工作室墙上那张临摹复原画,“一张画绝非静态,是故事,是场景,回归它,听听文化真正的声音。”团队成员们都随着韩老师的话看向画作,若有所思。
让敦煌文化接轨时代精神
“溯源飞天”团队本着“弘扬历史民俗文化、促进南北文化融合、助力一带一路倡导、宣传文物修复保护”的宗旨,开展长期性社会实践。这只刚成立两年的年轻团队,已经表现出独到的创新性和干劲,但团队成员们也坦诚地表示自身缺少了一些必要的经验和经历,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虚心学习。
这次团队来敦煌开展线下实践,从2003年毕业后便扎根敦煌、拥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韩老师,自然成了为团队成员们答疑解惑的对象。“怎么推广敦煌文化?”“怎么让更多人理解敦煌的深刻涵义?”“怎么创新传统文化?”团队成员们一拥而上,每个人都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韩老师不慌不忙,很快抓住了这些问题的中心——古今之变:“古代的丝绸之路串联大半个世界,敦煌文化也在东来西往中海纳百川,它是多元的也是开放的。”“那如今也不是敦煌文化的发源时期,我们能做到的只有保护,何谈再创造呢?”团队成员疑惑地问道。“不管是习主席提出来的丝绸之路,还是疫情发酵下的中医热,又或是现在敦煌的旅游热,不都是传统文化的拓展延伸吗?”韩老师笑着反问,队员们的疑惑在他列举的例子中迎刃而解。
谈话的最后,话题又回到了敦煌文化本身。有人认为敦煌文化终将消逝,我们必将遗憾和惋惜。韩老师却说,万物都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粒沙,其发展变化都是自然现象。
“从产生到消逝再到新生,终点也是起点。我们要做的,是传承,也是释怀。”文化传承,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代人引领一代人逐步成长起来,将时代精神传下去的伟大征程。专注眼前,专注现在,一路以来,溯源飞天团队一直怀着对文化的敬重和热爱,向前辈们虚心学习如何在创新中弘扬敦煌文化,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不断开拓进取——不愧于心,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大概便是这场心灵之旅带给团队成员们最大的精神收获。
愿传承的星火,永不熄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9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