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响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呼吁与号召,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和实践队于7月27日至31日分别前往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以及现河采油厂进行实践,以中石化为例调研双碳政策背景下油气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转型发展之路。
政府:科学决策,监管到位
在胜利油田投入开发之时,东营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供应基地。以石油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是碳排放大户。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东营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山东省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电站建设,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在具体执行中,严格按照规划的时序、区域和规模实施项目。同时东营市政府积极开展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加强节能评估的政策法规,实行“5+2+2”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对部分煤电企业进行关停或整合。
此外,东营市政府狠抓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建设光伏发电板,加大对新能源企业扶持力度。对重点企业,鼓励发展科技创新,提升重点企业的节能水平,重点支持技术创新、兼并重组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对产能过剩、低端领域的企业,由政府出面引导进行整改、重组或关停,减少不必要社会资源的浪费。
企业:创新引领,央企担当
中和实践队走访调研了胜利油田研究院、采油厂等相关企业,发现这些国企“科研创新,担社会之责”,走在社会、政策的前列。在节能减排方面,企业进行技术深钻,如二氧化碳驱、分层注气等技术。同时在非常规油气开采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尤其在页岩油气井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许多技术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掌握,关键就在我们如何把它们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现河采油厂工艺研究所田相雷副所长如是说道。“例如:2020年现河开发第一口页岩油井,春节期间获得日产上百吨的稳定产能,今年计划开发的第二口页岩油井,8月即将开始水力压裂作业,力争将理论技术创新投入现场实际应用。”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克服下行压力,增加投资,加快部署有关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设备,如:CCUS碳捕集技术将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2021年7月5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系统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并投产,届时将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同时联合其他企业构建CCUS系统的研发平台与创新基地,建成30-50万吨/年规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集成示范系统。这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的CCUS设备,建成后将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能够有力促进减排,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突出贡献。
“十年之差”——是本次调研中不少老师发出的感慨,我国技术水平与国际最先进水平上有十年之差!本次实践也令实践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大学理论与技术的超前性与创新性、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性以及部分社会群体的严重滞后性与保守性。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均要有此责任在心:充分吸收大学里最先进的社会理论与最前沿的科学素养,用知识武装大脑转身改造社会,成为推动各领域改革进程的主力军,为变革中的新时代注入不竭的动力!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对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中国而言,达到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任重道远。要想实现“碳中和”,唯有高质量发展,唯有转型升级。这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石油大学学生,本次实践令我们深刻意识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严峻的能源现状,石大学子重任在肩,要自觉形成紧迫感:唯有大刀阔斧进行能源革命,强化自主创新意识,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深入挖潜,为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8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