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红色基因,奏响乡村振兴号角
引言: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感受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增加“永远跟党走、听党话和感党恩”的信念和信心,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暑期实践乡村振兴小分队分别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和广东省大埔围村实地参观了解当地发展现状。
第一部分:小岗村篇
一、红色旅游——传递民族精神,延续红色基因
刚抵达小岗村村头,我们就被它赭红色的牌坊吸引住了,在盛夏的骄阳中,“凤阳县小岗村”这六个字格外清晰醒目。今时不同往日,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起旅游业,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去小岗村旅游以及想了解小岗村发展史的游客必然要参观两个展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
二、永远跟党走,收获新生活
1、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服务群众的终点站,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加强治理、凝聚力量、为民服务的功能。基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小岗村村委会和党群服务中心“合二为一”,集中在一幢楼内办公。两条走廊质朴简洁,在阳光的映照和翠竹的环绕下显得别有风致。当办公室内有前来参观和社会实践的人的时候,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回答问题,其余的工作人员都在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处理手边工作。
小岗村在“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背后,更有党员们踏踏实实、稳打稳扎的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工作精神。
2、党旗飘扬,信念未改
在改革大道旁一家寻常的餐馆中,因错过午饭高峰期而略显冷清,老式电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柜台旁的一位老人衣着普通随意,半躺在摇椅上,指尖夹着半根烟,正戴着老花镜翻阅报纸。
这位老人正是当年“大包干”的十八位带头人之一——关友江老先生。关老先生是位和蔼可亲、谈笑风生的老人。在我们表明来意后,关老先生从那张红手印开始,带我们一起回忆那段特殊的记忆。当我们问道:“关爷爷,你觉得现在和以前相比,小岗村有没有发展得越来越好呀?”关老先生笑得更加开怀了,边指着外头整洁明亮的街道,边笑哈哈地说:“那可不!这些啊,多亏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哟!”
我们对关老先生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由衷地高兴。这只是小岗村的一户普通人家,但这个普通的例子却能折射出四十年来小岗村几百户家庭的可喜改变。小岗村村民对党的信任与信仰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满足感中愈演愈烈,他们一直紧盯党旗,奋勇前进。小岗人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就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证明。
三、齐头并进,驶向未来
我们依次参观了小岗学校、村民新居、小岗奶油草莓采摘园和葡萄园,崭新开阔的学校操场、青砖黛瓦的徽式小楼、一排排蔬菜棚和一方方鱼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农业是小岗的根,但过去农业产业不强,让小岗村迟迟不能进入发展快车道。”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为此,小岗村把突破点放在农业产业化上。从“吃饱饭”到“能挣钱”再到“干事业”,现在的小岗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核心,旅游业、培训教育、农村电商为支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以农定工、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小岗村的田野上空飞出了新希望。
富裕起来的小岗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更有底气。他们改善了小岗学校软硬件设施,新建了少年宫,不断完善文娱基础设施建设。还建设了小岗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安心贴心的服务,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
小岗村的农业、工业、文化教育等事业齐头并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呼啸着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语:
时代的浪潮在不断翻涌向前,发展的步伐也永远不会停止。我国从建国到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时代弄潮儿。他们勇立潮头,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汗撒华夏大地,推动脱贫攻坚事业快速发展,用自己的实干装饰祖国的美好未来。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在校大学生要在党的领导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沈浩同志的品质,贯彻“大包干”精神,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祖国繁荣富强。
第二部分:大埔围村篇
一、革命老区、不忘初心
来到大埔围村围村的村口,一艘带着岁月痕迹的木蓬船静静停泊在湖岸边,一旁的牌碑上赫然书写着四个红色大字:红船精神!我想,大埔围村所取得如今成就的背后,一定离不开那“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那“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那“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我们的脚步沿着整齐的乡间道路行进,终于来到了设立在大埔围村内部的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内包含抗战历史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讲堂,以及一尊肃穆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批批的爱国青年就是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受到爱国主义的洗礼。
纪念馆内记载着许多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大埔围村人民配合东江纵队抗日”的故事了,原来,大埔围村曾是东江纵队抗日游击队诞生的摇篮,和开展活动的基地,为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了解了这段历史后,我们心生敬意。时隔多年,大埔围村大力挖掘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打造出“红色文化村”,还以此全面充实全村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归属感的精神家园。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尽心尽力的领导,还有每一个大埔围村人牢记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使命的崇高继承。
二、乡村振兴,砥砺前行
1、踏上乡村振兴道路
在村民的讲述下,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大埔围村调整发展思路,将以前的小养猪场集中拆除,同时建设增城第一家现代化大型养猪场,发展现代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大埔围村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在村子里开辟了一片花田,每逢重大节日,大埔围村便会以这片花田为依托,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收取门票的方式给村子增加经济收入,做到了在村子增收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走在大埔围村干净的柏油路上,不时能看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或宣传栏,2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色的宣传栏背景下清晰醒目,令人印象深刻。卡通文明小卫士举着标语立在马路两旁,可爱的形象传播着良好的文明风尚。同时,“垃圾分类”在大埔围村里蔚然成风,每处的垃圾收集点收集不同类垃圾的垃圾箱上贴着清楚的垃圾收纳标识,“垃圾分类”宣传栏和它们并肩而立,时刻提醒着人们“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打造大埔围村的绿水青山。
结语:
大埔围村作为革命老区,合理地挖掘红色文化遗产,发挥红色文化的凝聚作用,使革命精神彰显新的时代价值;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新时代文明典范,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从大埔围村的振兴道路上学习前辈勇于改革的精神,铭记红色历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大有用处的新青年!
文案作者:李文文、谢扬帆、匡昊政、贤先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6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