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来阜阳的时候,我和浙大的同学转万山,渡百溪,火车在京沪线上“哐镗哐镗”地前行着。列车外头彻夜的灯光闪烁着,我们在列车走廊上来回踱步,对着电脑彻夜更改ppt的内容。当时的我们,面对未知,忐忑再忐忑。
这一次来阜阳,却已经是新晋的暖春之友和已经毕业的暖春社员,这已然是第三次来到正午中学了。这一次的我,心里少了些许忐忑和兴奋,多了一点释然和思考。
首先自然还是授课,用心授课,很简单的四个字,但并非说说那么容易,就好像在淮海战役纪念馆考察时讲解板介绍中原野战军在淮海决战中的战术抉择那样: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谦卑而自信的姿态——“战术上重视对手,战略上藐视对手。”哪怕遇到了些许挫折,继续前进,无问东西。实践队日常的支教任务也是如此,教学之中的种种缺省,无疑会在树立全局意识的道路上设下很大的障碍。在阜阳正午中学的很大一部分同学,文科考试缺素材便第一时间乞灵于《作文素材》之类的参考书;历史、地理题目有错便赶紧翻答案,咬文嚼字,试图“说服自己”去相信这个解释。但倘若下回又有新主题、新材料出现,则又照错不误——无非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故技罢了。
这便需要我们队员在教育方法上的改变,也需要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要从更为接地气的方式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应试背诵技巧,更要从形而上的角度形成完备的文字工作能力,这便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战术上重视对手,战略上藐视对手”了。
除了教育方面的经验之得,此次实践之于我,还有人生阅历的丰富提升。正如左叔叔一直说的那样:“多听,多走,多写。”诚然,支教实践,本来就是我们和孩子们的共同成长。不低估孩子们的潜力,多一点引导陪伴;不高估我们自己的能力,少一点自以为是,这才是我们来到这淮南之地的应有之义。
当然这趟的阜阳行,尤其是在家访的时候,让我感受到很多细节也在变化,实际上从2013到2021,八年过去,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正午中学的情况也在变化:这些年,学校的塑胶操场铺起来了,电子白板搭起来了,甚至连心理辅导室也都配了起来,平心而论,这与教育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已经相差不多了。这当然显示着我们这个国家对教育一直持续不断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这也在提醒着我们的筑梦颍东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需要我们参与筑梦颍东的所有人去思考,当物质条件不再成为这里孩子们发展的最大桎梏时,我们需要带给他们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但无论如何,在曾经、现在乃至将来,我都会很多次地怀念阜阳和筑梦颍东,那是最清澈的季节,天空高远得不可思议,叶子残留着最茂盛的碧绿,挂在树上。操场的风吹来细碎的灰尘,消散在空气里,有绣球花或是什么不知名野花的香气袭来,包裹着蓝天白云,梦一样温柔。可是在梦里我却感受地分明到,那其实是色彩斑澜而又灰暗的。记忆是一把筛子,让每一笔画面都柔和而美丽,曾经的人和事都变成明丽的笑脸,像是被画下来的花朵般永不凋谢。
你念念不忘的所有曾经与美好,都在记忆里不知疲倦地舞蹈。悲伤与快乐都席卷而来,你伸出手想要触摸,但其实根本就无路可逃。
今天之前,我们面目各异,行色匆匆。
今日之后,既是遇见之后,亦是殊途同归。
我谨希望这十来天的实践时光,真的让我们的社员们能够直接触碰到了这些素未谋面孩童的灵魂,他们人生中的哀伤、苦痛、喜悦、彷徨,由此,我们的灵魂也变得更能够理解社会,不管是已逝的还是当下的。
我也希望我们真的给这里的孩子们讲好了一个关于眼界、心气和突破自我藩篱的故事。这大抵就是我在这此实践活动的最深感触了吧。
未来可期,要我们可期,共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02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