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乡村振兴,青春建功”实践团满怀期待的开始了暑期实践。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盐镇乡李营村。刚开始我对我的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村民是否完全脱贫一无所知,但通过我坚持不懈地进行走访、询问、调查。我了解到了我们这个村的农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他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一、农业情况
我在家乡第一天走访询问后,了解到农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原因是我们每年都种植的小麦、玉米、辣椒、烟叶、花生等庄稼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收成,老百姓们辛辛苦苦忙碌了大半年但收入并未提高,所以当我问起一亩地的收成大概是多少时,大伯大娘们都唉声叹气;其次,要想取得很好的收成,我认为要种植一些适合我们当地的土地种植的稀有物种,或者是药材等等。2012年,我们村开始有了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烟叶。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种植了大概十亩,最后净收入大概是四万块;2013年8月份,盐镇乡遭遇冰雹,万余亩烟叶绝收,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从那次灾害之后,后来的几年庄稼一直收成不太好”隔壁的叔叔说。我们家前面的大伯告诉我可能是现在的土地已经没有最开始的好了,现在的土地不是说使用肥料、化肥就能使他的条件好起来,而是说它本身已经被损耗的太厉害了,现在需要改善土壤的酸碱性。我们都知道我们北方的土地呈碱性,下雨的时候会与雨水进行酸碱中和,使庄稼茁壮成长,但由于每年村民都会使用肥料,使土壤条件大大下降,土壤中微生物大量减少,分解土壤能力差,代谢慢等等。
在跟大伯的聊天中,大伯说:“我感觉现在咱们村子里缺一个学成归来的大学生,让他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告诉咱们村的人们现在庄稼收成不好并不是肥料用得不够多,而是土壤本身出现了问题。”跟大伯聊完之后,我颇有感触。
我认为,我们村要想把农业发展好,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也就是土壤条件。除此之外,种植的庄稼种类也需要有所改变。这就需要村里的干部以及村里有学问的人进行大肆宣传,让百姓们信服并愿意做出改变。当然,“改变”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这些在我们看来看似是小小的改变,但在农民伯伯眼里,这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他们不相信这些所谓的土壤条件受损,他们认为老一辈儿传下来的土地是没有问题的;其次,要想改变土壤条件,需要两年至三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在这期间,百姓们的收成都会大大下降,这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百姓来说,就像“要了他们的命”。但我们不能畏惧这些困难,我们村子里的干部更不能畏惧,我们要直面它并克服它!
二、脱贫情况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我们村大概还有二三十户人家,未脱贫的有只有老人在家没有收入、家里面有残疾人全靠种地来维持生计、有守儿童的家庭等等。他们只能靠国家每个月发的低保或者补贴生活,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国家扶持的了一时但扶持不了一世!真真正正的脱贫还得从长计议。我们村没有旅游景点或者蔬菜大棚等一些大型产业来带领我们村脱贫,老百姓们也没有想过通过一些新兴的农业来致富,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是没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在我看来,我真的希望我们村子里走出去的大学生能够回到家乡,帮一帮自己的家乡!我们村目前比较好的现状是种植了一些花椒树,还有红参等药材,但都不敢大量种植,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没人告诉他们我们家乡的土地适不适合种花椒树,种药材。只有自己摸索着往前走。
后面的几天,我一直在帮助村里的干部宣传乡村振兴的策略,让村子里的老人不能只想着花国家的钱,而是要想着为国家做点什么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想,在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01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