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镌刻百年历史,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抵达马岙。调研团走访了马岙街道,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管委会副主任对队员们提出的围绕于马岙经济和环境的有关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社区的基础设施,对马岙未来做了展望。
投身垃圾分类第一人 了解认识行走教科书
今天队员除了捡垃圾还向清洁工人了解到了一些知识。在马岙社区,有这样一个人,她就是林英娣。人们只要一提起林英娣,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在2015年,马岙街道成为浙江省首个“整镇整乡”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街道。同年6月,家住马岙社区的老党员林英娣成为该社区垃圾分类片组长。担任片组长后,林英娣开始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她了解到马岙垃圾量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增加,而且垃圾大多用土地填埋的方式处理,占用土地,污染水质、大气、土壤,还会传播疾病,且被废弃的填埋场不能再作为耕地,更无法建成生活小区。林英娣开始投入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奔走在辖区群众中。林英娣是个做事“较真”的人,她不厌其烦地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正确地分类。在投放环节,她更是仔细检查片区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符合分类要求,对分类不彻底的做好记录,耐心劝导居民将垃圾分好类后再投放。
推广中,难免遇到个别我行我素的居民,林英娣几次劝说无果后,多少有些无奈。“五个手指还不一样齐咧,哪有干什么都一帆风顺的,或许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吧。”经过一番思量,林英娣除了动嘴劝说,还动手帮忙一起重新分拣,以实际行动带动周边群众。垃圾分类,光靠林英娣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于是她发动周边亲友一起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劝导工作中。不同的人群,林英娣的劝说也有不同的重点和办法。细心的她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理论知识,用唠家常的方式,一点一滴地介绍给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家学会了垃圾分类。
清理小垃圾 创出大文明
队员们今天分别在马岙街道、马岙农场进行清理垃圾。据了解,在清洁工人的努力下,治理脏乱道路3000平方米,清理淤积下水道2000米,1~5月份,街道共清除垃圾300余吨,清理卫生死角50余处创城的集中展示。队员们都深感佩服。在了解结束后,大家便积极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中。队员们不怕脏、不怕累,积极主动的到每个角落去捡垃圾,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分别认识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是也挡不住队员们的积极热情,每位同学都感受着劳动的趣味,经过一段时间辛勤劳作,每位队员手中的垃圾袋中都装满了马岙街道、农场里的垃圾,大家拍拍脏兮兮的手,看着整洁的马岙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街道的转弯处,队员们帮助一位老大妈分类她手中的垃圾,老大妈说:“自己不识字,看不懂垃圾桶上的字,但大致记得厨余垃圾要放在蓝色垃圾桶里,平常也愿意在丢垃圾时进行分类。自己住在这边,当然希望环境越来越好,我就怕自己不识字分错了,给人家添麻烦。” 陈大妈说。
“在香港,如果有人垃圾没有分类,来收垃圾的工人是要敲门劝导的。在香港,四五户人家共用一个公共垃圾桶,很容易锁定乱扔垃圾的人。在这儿,这个方法不怎么适用,范围太广,垃圾是谁扔的比较难确定。”一 步步来,垃圾分类意识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至少现在的马岙街道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林副书记称赞道。
作为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的学子们,能给参与此次活动,倍感荣幸。清理垃圾的的活动可以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让每位学生在劳动中感受了快乐的活动。
团队名称:“镌刻百年历史,助力乡村振兴”赴马岙社会实践调研团
撰稿人:杨菁漪,徐丽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5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