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文化振兴,实地考察宜宾景区文化发展现状,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宜路青行”好语传播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宜路青行”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20日赴大雁岭景区,结合外语专业优势,对景区的标示标牌进行实地调研,并针对其翻译不规范的问题进行记录及纠错,彰显提升景区文化自信。同时,结合景区特色,建立标示标牌、专业解说等多语种语料库,以期为当地文化旅游宣传提供规范的文字语言储备的支撑,以多语种文化传播助力乡村振兴。
下午2点30分,宜路青行乡村振兴实践团抵达大雁岭景区,同高县来复镇大屋村党支部书记马六生于大屋村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交流座谈会。马六生书记介绍到,自2013年起,大雁岭景区依托“农业底色”,注重软硬件升级齐头并进,致力于打造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的开放性景区。他希望景区现存的标示标牌翻译不规范问题能够在实践团志愿者们的协助下得以改善,借此提升景区文化软实力。带着马书记的希冀与勉励,“宜路青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就此揭开大雁岭景区实地调研工作的序幕。
按照计划安排,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中国红茶第一庄园。这里作为农业产业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曾获“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实践团成员对标准化茶园,清洁化、自动化生产车间及茶叶检测中心进行参观游览,观看茶叶加工出品整个流程,欣赏功夫茶艺、感受茶艺文化。游览期间,实践团成员对标识标语中出现的专有名词翻译进行拍照记录,以便后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翻译校对。随后,实践团返回游客中心稍作休息。期间,团队摄像人员对游客服务中心及公共卫生间所出现的标识标语进行记录,为语料库的建立积累素材。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雁鸣湖。当地流传着的大雁传说,使景区极具文化底蕴,也为其添上了神秘色彩。相传,当地长者将大雁视为大吉的象征,自从大雁一来,该地风调雨顺,农作物获得大好收成。因此,当地村民便将地名改为大雁岭,而湖泊则改为雁鸣湖。在此基础上,景区兴建起滑道、漂流、滑草等各项游乐项目,各处设有讲解大雁种类的标识标牌。实践团成员对其进行拍照记录,在建立具有大雁文化特色景区语料库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提升自我素养。紧接着,实践团成员来到位于大雁岭景区中部的茶香花海。这里风光独特,以自然梯田式种植茶叶数百亩。据说,每天早上开始灌溉茶树的时候,这里虚无飘渺,宛如人间仙境。可谓是“雁湿无行次,花沾色更鲜”。茶花盛开时,漫步茶香花海之中,微风轻拂,沁香茶花香便扑面而来。
下午5点30分,实践团踏上归程,途中经过林峰山庄。山庄位于云峰湖旁,是一家占地约3800平方米的星级农家乐。它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内部建有别具特色的林中木屋,是聚会的上好选择。山庄以餐饮美食和民宿酒店为基础产业,以养生度假为支柱产业,以旅游农产品为延伸产业,以手工酿造体验作坊为特色产业,秉承“绿色生态、健康自然”的宗旨,着力打造成川南独具民宿文化的五星级乡村酒店。“采茶田野间,悠然湖水边”,试想一下,推开窗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空气,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实践团成员沿着湖边,对警示标语进行逐一拍照记录,共同探讨其翻译合理性问题,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标注整理,希望这看似不大起眼的标识能够为景区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大雁岭景区实地调研工作接近尾声,而“宜路青行”好语传播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才刚刚开始。“汇聚智力,译兴蜀乡”,实践团成员将积极投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在这堂“大思政课”中,学知识、长见识、增才干,学有所获、干有所成,结合外语专业特色,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以丰硕成果庆祝建党100周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0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