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委婉幽怨,“小戏”抒发大情怀。为深入调研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了解非遗文化——茂腔的现状,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鸟传音实践团,于2021年07月22日前往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实践团队队员参观了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并与茂腔第六代传承人张老师进行一番交流。次日,实践团队有幸前往茂腔戏班所在村镇烟台东观摩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并在村民间进行了问卷访谈。
此次社会实践探访调查,实践队员结合线上搜索线下实践,综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分析等方法,希冀在实践中为胶南传统戏剧文化的传承提供建议,推动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践行当代大学生使命与责任。
在实践艺术中心的村镇进行从中我们了解到,青岛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是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所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前身为胶南市艺术团,成立于1956年,迄今已有61年的历史,2012年改现名,历经茂腔剧团——京剧团——歌舞团—茂腔剧团的变革,为山东省三大茂腔剧团之一。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民族文化,集中力量发掘、传承和弘扬茂腔地方戏曲、创作演出优秀剧目,为观众服务。而茂腔却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其起源于清朝,流传至今第六代,有着二百多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胶南市(现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地,影响范围较大。
在与第六代传承人张老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茂腔发源于农村,其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以讲述农村妇女的悲情故事为主,很多戏曲由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心灵碰撞。张老师讲解到,不同阅历人听戏的感悟程度不同,比如年迈的听众会感同身受,更易产生强大的共鸣,更易真正融入到戏剧之中。一个眼神、几句念白,足以令人回味良久……
实践团队与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其他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到,茂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胶东方言(土语)为戏剧主要语言,在高密市、胶州市、胶南市三地的演出口音上大有不同,这是不同于京剧的统一普及的特点。戏曲之间没有太大界限,可以互相移植使用,戏曲演员的扮相、乐器的使用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京剧的某些元素可以应用到茂腔,茂腔的某些元素也可以应用到吕剧、越剧等等。茂腔不同于歌舞表演,对演员的要求比较宽泛,身高、外貌形象等各个方面选拔比较严格。当前,国家和当地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极大促进了茂腔的发展。张老师说道,在“西海岸新区十件大事——送旗下乡”系列活动中,当地政府一年大概会安排150场戏剧演出,剧团下乡在街道、乡村进行演出。
07月23日,实践团队前往茂腔戏班所在村镇烟台东观摩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从戏曲内容的矛盾转折和声调的高低变化中体悟人世间的真善美,给听众无限生活上的启发。比如,与小姑贤有关的戏剧中,前面恶婆婆刁难儿媳妇结局是遭到全村人的唾弃和远离,导致她思想的转变,对儿媳妇的感情态度也有较大的改变。
当日,实践团队也在村民间进行了问卷访谈,以纸质问卷形式了解村民对茂腔的了解程度。根据老师介绍,戏曲的传承可以从娃娃抓起,建议让戏曲进入幼儿园,教授扮相(生旦净丑)、乐器的使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先培养孩子对戏曲的兴趣,再慢慢培养舞台表演技能。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开始引进戏曲,目前该剧团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和当地的幼儿园已有合作。
茂强不同于近来,中心紧跟时代步伐,专心剧目生产和公益演出的同时,增强了文艺精品创作意识,加大了创作力度,并屡次获奖。
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艺术观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中的年轻人对茂腔已比较陌生,专业演出队伍也日渐萎缩。虽然茂腔在乡村还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但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同样严峻。实践团团员了解问题后,集中讨论与研究,并在后续实践中,提出有益于茂腔文化发展的建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