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红色保护,共筑红色情缘。福州大学院赴三明市永安小陶镇“乡村振兴背景下永安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实践队也用实际行动助力了红色保护。他们此行来到了大陶口村,对于大陶口村的红色遗址保护现状进行了考察,他们了解到有几处遗址预计改建成一个展厅,展览革命实践时红军战士们所使用的物件(比如各种农具、桌椅等等)。目前配套的公厕和停车场皆有建设,内部改造仍需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考察该堂的相关保护措施时,他们发现此处几乎所有的遗址都有较好的防火措施,同时为了保护标语,有几处加上了简易的玻璃防护措施。大陶口村的多处红色遗址都曾经是民居,房主多住在民居附近,实践队成员在走访的过程中也进入了几户房主的家中,询问他们关于红色文化保护的看法以及他们的实际做法。同时队员们也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政策宣讲,告诉他们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保单位和革命遗址的建设办法,鼓励他们要加强对遗址的保护,积极申请遗址和文保单位。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其实大部分房主的保护意识是比较强的,但是有部分没有认识到保护红色文化重要性的房主对遗址的保护并不积极。然而,通过队员们对他们的政策宣讲、向他们展示优秀文保示范单位的成果、以及将保护遗址的精神意义和现实意义用以劝说等方式,大部分房主明确表示自己今后将会积极地接受指示,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实践队成员还积极向村干部了解他们保护红色遗址遇到的困难,队员们一一记录下来并建言献策。
走访大陶口村,考察红色遗址保护现状
烽火硝烟,光辉足迹。首先,实践队来到了慎修堂。慎修堂土堡也被当地人称为上土楼,又叫正远楼。原本是民居,后于1931年至1936年间,红4军、红12军、东方军、红9军团、红7军团、红9团等多支红军部队曾在此进行革命实践活动。
斑驳墙面,不朽文字。慎修堂的内外部皆有多处红军标语,叙述着那段峥嵘岁月。跋涉千里,情藏行间。外部堡墙上的标语由于多年间常有涂抹和覆盖,看到时已经重叠了好几层,文字内容难以分辨。叠盖涂抹间,尽显时代云谲。据介绍,目前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外部堡墙上的文字进行研究和鉴定。而慎修堂内部的标语则相对保存较好,字迹清晰。而提到如何开发和保护,张委员指出,该堂预计改建成一个展厅,展览于此革命实践时红军战士们所使用的物件(比如各种农具、桌椅等等)。目前配套的公厕和停车场皆有建设,内部改造仍需充足的资金支持。
红色印象,革命荣光。在张委员的娓娓道来中,实践队成员们又来到了慎思堂、礼泰堂民居,它们也都曾经是革命实践的重要地点。其中礼泰堂是当时最大的革命实践基地,红军、国军在这里居住的时间非常长。它后来曾改建为学校,但由于时局动荡,学校建设阵地也不断转移。在考察该堂的相关保护措施时,他们发现此处几乎所有的遗址都有较好的防火措施,同时为了保护标语,有几处加上了简易的玻璃防护措施。这些简易玻璃防护措施在其他地点并不多见。
踏寻初心,路在脚下!沿着乡间小道,张委员继续带领实践队成员参观考察民居遗址。据其介绍,这些乡间小道便是当年红军长征时曾走过的路线。想到多年前有那样一支队伍从这里走过,并最终带着我们走向胜利,实践队成员们不自觉地肃然起敬,心潮澎湃。
沿途中,他们了解到,大陶口村的人口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均衡的,并且通过政策宣讲、红色历史讲述等方式,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对这里的红色文化有一定认识,并且大多数村民对于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张委员也讲到,有部分房主的保护意识较低,未能配合定期的清扫任务,且在旧址中饲养牲畜、堆放杂物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遗址的破环。而由于实际效益的缺乏,对户主们进行的相关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存在困难。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仍任重而道远。
实地访谈旧遗址房主,宣传红色保护重要性
大陶口村的多处红色遗址都曾经是民居,房主多住在民居附近,实践队成员在走访的过程中也进入了几户房主的家中,询问他们关于红色文化保护的看法以及他们的实际做法。同时队员们也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政策宣讲,告诉他们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保单位和革命遗址的建设办法,鼓励他们要加强对遗址的保护,积极申请遗址和文保单位。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其实大部分房主的保护意识是比较强的,但是有部分没有认识到保护红色文化重要性的房主对遗址的保护并不积极。然而,通过队员们对他们的政策宣讲、向他们展示优秀文保示范单位的成果、以及将保护遗址的精神意义和现实意义用以劝说等方式,大部分房主明确表示自己今后将会积极地接受指示,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
探讨问题,建言献策
最后,实践队成员回到村部,与张委员进行了交流。其中主要探讨了于考察参观中发现的问题。关于村中的文化遗址标识较少(如未有设立标牌进行介绍)的问题,张委员认为该问题同资金支持有很大关系。其提到,资金到位后对部分遗址整改修缮(如打造为展厅),同时于村内修筑观光道,这些建设好了才能吸引到人前来参观,标识的制作也才能起到实际作用。其次是关于部分旧址杂物堆放、屋内设施破坏严重的问题。张委员谈道,他们正在尽力地争取房主们的配合,通过宣讲保护红色文化的益处来劝导他们,但由于实际效益的缺乏,对户主们进行的相关思想教育困难重重。他坦言很多房主认为修建的资金进入了村干部的腰包,这也使得他们的劝导工作难以开展,有时还会遭到质疑。多次开展思想教育与宣讲,但是上级的资金迟迟不到位,一次又一次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这也让很多房主失望,积极性大大降低,这样的政策宣讲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对于这类难以开展工作的房主,他们只能定期召集一些党员干部进行清扫工作。
听到这个情况,实践队成员们的心情都颇为沉重。而当被问到是否会因为工作开展困难且遭到曲解而感到灰心时,张委员笑着说到,“如果我们都感到灰心,那谁来保护这些红色文化呢?”他认为不论遇到何种困境,他们都会积极地去面对、去争取,自身辛酸与否并不重要,能够将这些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好、建设好才是他们的情之所系,心之所向。听了这番话,实践队成员们深受感动,从张委员朴实的笑容中他们看到了一份赤诚、一份执着。这也是他们这几天走访村庄的过程中,从很多村民、村干部身上看到的。他们有的经历过那段红色历史,有的从小在红色故事的熏陶中成长,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依恋自然是非常深厚的。而这也让实践队成员们备受鼓舞,他们也越发希望将此次走访的考察结果、心得体会、看到的风景、听到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红色村庄,让振兴红色文化的愿望早日实现。
在大陶口村走访的这一路,实践队成员们受到了周边村干部、村民的热情接待,他们很认真、也很细致地为队员们讲述每个旧址的故事。即使是面临困境,他们也丝毫没有放弃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留存。尽管实践队成员和当地的人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被红色文化所感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红色的种子。红色文化不仅仅是过去革命实践者所留下的遗迹,还有它给这片红土地上生长的人们刻下的精神烙印。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红色精神在几代人身上的延续和交融。他们也很感谢这次经历,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聆听、感受红色文化,从而更有动力去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助力红色文化的振兴和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68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