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致力于农业发展
中国青年网东营7月22日电(通讯员 胡琳林)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引领青年学生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沿着党指引的方向成长。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归去来兮”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对当地进行了街头采访,走访当地村民。通过街头采访等方式,了解基层农村的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亲生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担当新青年新使命。
农业方面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但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可能使用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更具吸引力。近年来,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基于农业发展现状,调研东营地区农作物种植过程农业垃圾的产生情况。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归去来兮”小分队成员来到东营市利津县道办事处蔡东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农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探寻农业垃圾的产生与影响。
深入村落,实地调研
7月22日早上七点,实践队员便来到了调研地点,经过与当地村委会以及相关村民的耐心交流,表明了社会实践实践大学生的身份,村委会便同意了实践队员的走访调研。清晨时分,村落堆放着许许多多的农具、农作物、农业废弃物,实践队员首先与村落内的一户人家进行了交谈。实践队员与农户们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农业目前的详细情况。
实践队员希望详细了解当地农民最真实的心里感受。但是老年人终归知识储备较少,于是,实践团队联系到了当地的村委会,以求更深入的了解村落信息与农业垃圾的产生情况。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村委会的裴女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裴女士介绍,目前蔡东村共有356户人家,其中耕地202亩,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种植作物的品种单一,未形成农业优势品牌。在谈及农业垃圾的管理方面,裴女士表示有一定的管理难度,“有一些农户不怎么守规矩,一些废弃的农具乱扔乱放,”
进入庄稼地,实地勘测
随后,实践队员礼貌的请求并经同意后前往当地的庄稼地,在看了几处耕地后,发现都有数量不同的农业垃圾,这些大多都是农户在打完农药、施完化肥后的一些废弃包装袋以及包装罐。实践队员观察发现,这些田地四周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两个垃圾桶,有的甚至没有垃圾桶,也就是说村民在使用农药化肥之后,无法及时且方便的丢弃这些废弃包装物,这就导致了一些农户存在惰性心理,索性直接丢弃在附近的废水坑或者路边,如此一来恶性循环,既不利于村落的建设,也不利于环境的发展。
总结分析
随着一天的走访结束,小分队的实地调研活动也告一段落。在走访的活动中发现,这里的村民一年四季种着小麦和玉米,部分农户没有办法打理家里的田地,就选择种上了杨树,杨树之间还会穿插着种上各种各样的果树。一些村民还会充分利用河岸上边的一块平坦的田地种上豆子,花生,或者蔬菜类的东西。
采访中,村民一般都会把化肥袋子回收利用,用来盛放粮食,但是对于农药用完后的瓶瓶袋袋,因为农民自己无法回收利用,随手丢在田地里概率较大。村民们虽然知晓应当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但是却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主要原因是田地里没有垃圾桶,村民们由于懒惰不愿把垃圾带回,因而随地丢弃。在队员们看来田地垃圾桶或许也是一个好的防止环境污染的方法,但是这就又产生了一定的成本。实地调查结束后,队员们将对调查问卷结果与实地走访的情况进行整合,并从中总结出可以整合的措施,以求汇集更多的村民,为大众谋福祉。(通讯员:胡琳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56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