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安徽大学姑苏探镇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一、八方联络,准备周全
小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为全员跨省实践,距离安徽大学校园路程远,尤其在疫情状态下不确定因素更多,安全问题是准备条件中的重中之重。六月初开始,对于指导教师、紧急联系人、实践地联系方式等安全因素小队都做出了充分准备。另外,对于路线策划、酒店预订,队员们也进行了多方对比制定出了最安全最实惠的方案。
通过网上查询门票、最佳游览路线、景点聚集区等,小队开会制定出了三天的线下实践计划。宣传员负责申请并预热官方QQ号,制作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预热。队长组建工作群定期开会,按时布置任务。
二、投身线下实践,用心体会感悟
7月17日上午,姑苏探镇小分队的线下实践活动正式开展。清晨,队员们从安徽大学出发并安全入住位于同里运河河畔的清水客栈。在第一天夜晚,队员们对同里古镇内部及周边的风景进行了踩点,总体掌握了同里古镇内部结构与风景特色区域,也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对同里的美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回到酒店后,队员们集体开了第一次简短的会议,讨论了7月18日的具体规划,对每名成员都做了具体的分工。小队成员对今天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写下成员日志,并运营了QQ公众号发布说说,制作视频发布抖音,进行活动宣传。
7月18日早上,队员们踏着晨曦进行实践图片素材的采集。上午小队重点采访了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三桥习俗传承人庞昌荣老先生,庞老是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三桥习俗传承人,也是一位民间文艺家、收藏家,他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为传承同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庞老先生对“走三桥”习俗发展起了重大的传承作用。走三桥习俗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以及当地人的坚守,同样也离不开为它们发声的传播者,庞昌荣老先生便是同里走三桥习俗的重要发声者之一。这也是“走三桥”习俗完整保存几千年的重要原因,是同里独有的民俗文化。
2、庞老不仅是“走三桥”的传承者,也为传承同里宣卷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同里宣卷是用吴江或同里方言进行说唱的,韵散结合,说、噱、弹、唱、表、做样样出彩。2010年11月15日,庞老与他的搭档们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水乡乐韵》中一起表演了同里宣卷,用淳朴的乡音描绘了同里之美,让同里走进了更多人的眼中。2014年,同里宣卷与锦溪宣卷、河阳宝卷、胜浦宣卷等一起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他的“紫霞社”就更忙了。他们除了到各家各户去表演传统剧目,也会将一些公益宣传编入曲目。每年的征兵动员宣传、消防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成了他们的必备节目。他们还编写防疫宣传曲目,为防疫宣传贡献同里力量。
3、庞老先生的大量收藏为同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庞老的家庭收藏陈列室对吴江文化的传承绘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其藏品包括各种历史资料、报刊;明清、民国时期的房契、地契、结婚证书、毕业证书、钱币、各类书籍和照片等近4000份。
庞老对传承同里文化功不可没,他的收藏与整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同里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同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启发了更多人投身传承同里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中,为同里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作出贡献。同里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珠在如庞老的传播者的打磨下更加熠熠生辉,不仅照亮同里,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增光添彩。
而后,小队租船游览,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划船的师傅进行采访,了解到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下船后小队按照划船师傅的推荐去了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三桥福记饭馆,在那里品尝到了同里传统美食白鱼、白虾,并对餐馆老板进行了简短采访。
下午小队去同里游客服务中心进行盖章,但因队员们社会经验不足未能成功,这是属于计划之外的情况。在遇到困难后,小队成员分工配合,通过询问当地居民、上网搜索电话等方法把目标转向居委会。队长和其中一位成员徒步前往鱼行居委会进行交涉,其他队员回到住宿地短暂修整。傍晚小队成员会师,前往古镇寻找特色美食。状元蹄、芡实糕、袜底酥等让队员们尝到了“同里味道”,抚慰了队员们疲惫的身心。
7月19日是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队员们先在酒店里进行会议分工,首先对照片视频进行分类整理,再由安全员规划路线计算时间,购买返程票。上午小队出发赶往富渔社区居委会进行公章扣印。接近中午,富渔社区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热情接待我们,介绍了当地民众生活随着同里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好的前景。负责人表示,非常欢迎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到同里古镇进行实践,多多了解同里古镇民风民俗,更好地宣传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小队三天以来的调研实践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反而让我们迎难而上,愈挫愈勇。队员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这对队员们以后的成长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依托现代科技,注入文化活力
(一)问卷调查,探明实情
经过为期三天的线下实践,小分队对同里古镇节日与饮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感叹于同里古镇浓厚历史气息与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在实践中也看到了部分游客虽然游览古镇,但侧重的并不是走进历史文化,品味时代大浪淘沙所留下的文化真金,而是沉醉于舒适的现代化地点,甚至有部分游客来到古镇中只是为了所谓“打卡”。看到这般情形,小分队不禁对同里古镇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在互联网大发展时代背景下,通过大数据可以精确分析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促进文化传播。针对信息化时代文化传播的特征以及响应防疫号召,小分队经过商讨决定采取线上问卷的形式了解大众对同里古镇的认识,以期为同里文化的传播贡献绵薄之力。整理总结相关问题后,小分队于7月25日发放问卷,展开线上问卷调查。
(二)总结分析,初提规划
面对问卷结果这一庞大的数据量,队员们认真比对总结发现:大部分人都能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也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民俗对于传承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的不可或缺性,但由于现代信息大爆炸,人们缺乏体悟感知同里文化的耐心,对同里民俗文化缺乏了解。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队员们经过商讨初步制定规划:对于对同里古镇关注较多的中老年人,着重更深层次的挖掘,即宣传古镇包含深刻意义的物件,字画,摆船等。对于热衷于快节奏生活的青壮年,故宫文化的宣传给队员们以启发,队员们希望以短视频,短篇文章潜移默化宣传同里文化,让青壮年在快节奏生活的碎片时间也能一览历史之美。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倾向于以美食代表地方,进而从美食上升到美食背后的节日与饮食文化,让同里文化伴随同里味道走向大江南北。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超过半数被访者了解民俗文化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且相较于由点到面的单中心、单向度的传播的传统媒体,网络传播媒体是多中心、离散式的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利于文化的沉浸式传播。因而,队员们认为传播同里优秀文化应以网络宣传为主要载体,通过网络让更多人了解同里,走进同里,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施规划,共传文化
“纸上谈兵不如躬行实践”,在形成初步规划后,队员们针对实际情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施方案。队员们积极整理在同里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合自己的思考写成一篇篇文章,向权威网络媒体平台以及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新闻稿件投稿;也将实践见闻、困难花絮等做成视频,利用优酷网、抖音平台多次进行短视频投稿,力求多渠道宣传同里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让有兴趣的人通过搜索就能够得到了解,也让亲自体验的人们有热情与耐心去了解背后的同里传统民俗文化。
在稿件撰写、视频制作以及投稿中,队员们也在不断成长。从不会撰写新闻稿到如今写新闻稿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投稿毫无方向到在各大网站、各个账号间灵活切换,迅速按照各网站规定格式投稿;从面对退稿时的手足无措到积极改稿再投……队员们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安徽大学生网、大学生网报等权威媒体多次发表我们的稿件;姑苏探镇小分队官方QQ对实践过程、实践成果的报道,也获得了高校官方微博、官方QQ、官方短视频平台的众多转载,得到了众多学子关注;队员们将实践见闻、困难花絮等做成的视频,也在优酷网、抖音平台获得了不少播放量与点赞关注,在疫情背景下将同里古镇美食美景运用云旅游的概念方式传递到大众面前,使大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视听盛宴。
在走进同里古镇,了解同里文化后,队员们都为同里古镇的历史气息吸引,为同里文化所倾倒。虽然对于传承同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是我们愿意倾尽全力,为传承同里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我们不求所作惊天动地,只求有更多人了解同里、走进同里、了解同里优秀传统文化并成为其发声者,涓涓细流终会汇成大海,同里文化明珠终会在世界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54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