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非遗,多彩文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7月28日,中国矿业大学“流水有痕,非遗不息”文化传播实践团前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参观贵州民族博物馆。
贵州民族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少数民族器具、服饰,馆内以蜡像实景再现少数民族的历史起源、民风民俗,生动完整的的展现出少数民族全貌。进入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了水族、布依族、苗族、侗族、毛南族的历史起源,并从服饰、语言、乐器、生产工具四个方面展示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汉族,同样,汉族文化也映射着少数民族的影子,中国各民族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历史洪流必然不可阻挡,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才能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观过后,实践团采访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水族青年。据采访了解,水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欣欣向荣,尤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和马尾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色的民族文化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活动最后,实践团参加博物馆志愿者培训,并作为实习讲解员带领游客参观博物馆。实践团成员身着民族服饰,向游客赠送书法作品,演唱水族民歌,吸引了大量游客,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同时,担任讲解员的经历也提高了实践团成员的个人能力,给后续水书宣传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敲响水族民族乐器铜鼓。铜鼓是水族人民每逢重大节日演奏的乐器,铜鼓一声响敬天地保平安幸福,铜鼓二声响敬山神保风调雨顺,铜鼓三声响敬客人迎八方进宝。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水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水书作为水族的文字,在占卜、天文、历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水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民族特色服饰,服饰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变迁,实践团参观了从先秦到近代少数民族服饰的变迁,进一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历史。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展示苗族特色民族器具,这些器具多为家族祖辈相传,实践团感受到苗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重视传承,而伟大的国家必然由伟大的民族组成,优秀民族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核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少数民族文字石碑展,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区分不同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一部分少数民族还使用本民族文字。
图为实践团采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水族青年,了解水书传承现状。实践团了解到由于读音多、难度大,水书未被广泛应用,只限于本民族的沟通交流,随着普通话的推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国家建立水书博物馆,在高校开设水书课程,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水书逐渐被世人知晓。
图为实践团参加志愿者培训。
图为实践团与讲解员合影,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完成多副水书书法作品,亲身体会到了水书的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27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