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冰妍)“各位乘客,终点站——新林已经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带好自己的物品,有序下车。”志愿者们背上行囊,沿着面前的道路朝着山上走着,这条路的尽头便是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赴芜湖县区“新林爱心支教,弋江公益环保”志愿服务团队繁昌支队此行的目的地。
孩子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新林村的孩子们大多有一种普遍现状——非意外性单亲家庭较多。秉持着教书育人,助力孩子素质拓展的理念,繁昌支队自7月13日开始为期一周于新林村进行爱心支教。
“同学们,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课程主要想带大家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具体感受一下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好不好呀?”志愿者刘素伶亲切地对着孩子们说道。
前来上课的孩子们即使年龄不等,但最大的也只是初中生,对于改革开放后的乡村振兴没有具体的概念,志愿者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身边具体的衣食住行为示例,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会到的变化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振兴政策。
提到着装,小朋友们都兴奋地表示见过以前的军装、中山装等服饰。新林村的老人孩子居多,孩子们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曾经的服饰也略有耳闻。图片中的古代服饰变化成现代西装革履和个性化服装,引发了小朋友不一样的感叹。
当志愿者刘素伶询问小朋友对于这些不同衣服的看法时,胡山巍小朋友的发言让其露出赞许的微笑。“我觉得不同时期的衣服都有着不同之处,应该也意味着那个时候的生活吧。”衣服质量提高,衣服种类的多样化,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富裕,而时尚的转变,对服饰的个性化追求,也凸显了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开放的过渡。
民以食为天,温饱问题始终是人民放在第一位的要求。改革开放前讲究的是饥不择食,吃饱就行。现如今,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注重合理膳食,挑肥拣瘦,养生吃,八分饱。刘素伶通过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给小朋友们直观展现了食物的“进阶”。从野菜、树叶面饼、高粱面窝窝到现在全国各地让味蕾应接不暇的食物种类,小朋友们看着视频里面播放的画面,也纷纷站起身来向志愿者推荐自己家乡的美食。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刘素伶还向孩子们分享了关于饮食搭配耳熟能详的俗语,倡导孩子们要好好吃饭,懂得如何吃饭。
“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同时,国家开始兴修铁路、高速公路……”许滢婷小朋友稚嫩的声音在教室响起。在授课环节,刘素伶还特地让小朋友站在讲台上朗读屏幕上的文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全社会都在为乡村振兴而努力,刘素伶介绍了国家对于改善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相关政策。从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对“三农”问题的持续探索,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不彰显着国家对农村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助力。
她还向小朋友们强调,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通过所有人的奋进拼搏实现的,身边的每一处变化都凝结着人们的汗水。社会的进步,基于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劳动,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艰苦奋斗的回馈。此外,刘素伶还鼓励新林的孩子们要肩负起国家富强和家乡振兴的使命,不惧苦难和挑战,以新时代为起点,成为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今天的课程就结束啦,小朋友们觉得过去与现在更喜欢哪个时代呢?”“当然是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很多。我相信以后有我们一起努力肯定会比现在还要好的。”邢浩然小朋友回答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24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