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22日电(通讯员杨鸣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人类祖先以灵动的智慧制造出“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叩如磬”的黑陶,在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深入了解黑陶发展历史以及传承情况, 2021年7月21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与文携行队”队员在德州黑陶博物馆进行了社会实践调研,探索黑陶的传承、创新以及发展。
7月21日上午,实践队员抵达德州市黑陶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与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共同走近黑陶,了解黑陶。
通过事先了解,实践队员们得知中国黑陶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于龙山文化,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古代汉族先民崇拜黑色,黑陶中的蛋壳陶为当时最高规制的祭祀用礼器。德州在上古时期由于制陶业发达而被称为“有鬲氏之国”,数千年岁月流逝,黑陶技艺逐步遗失。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州在全国率先让失传数千年的黑陶技艺重新焕发光彩,并与现代技艺相结合,黑陶成为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黑陶博物馆的展板前,讲解员张老师为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德州现代黑陶发展的三个阶段。张老师强调,德州是现代黑陶的发源地。德州现代黑陶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黑陶厂的开办。1979年之后寇维军老先生在德州将失传了几千年的黑色烧制技艺重新整理恢复出来前往东北,经历一番波折后携家眷回到山东,由政府出资开办了黑陶厂;1984年开始黑陶生产进入新阶段,这一年刘贵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从事黑陶研究的机构——德州市工艺美陶研究所。梁子黑陶创始人梁总在德州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研究所做设计,与黑陶结缘。齐河的刘浩老师在雕刻花样以及耳饰设计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据讲解员介绍,梁子黑陶的兴起带动了技术方面创新,即创造性的发明了硬刻陶。软刻陶是烧制之前比较软的时候进行雕刻,主要是雕花、耳饰的形式。硬刻是烧制好之后进行雕刻,用特定的钢刀把外表熏的部分刻掉,露出里面的灰白颜色,形成了另一种艺术效果。以黑陶作为载体,将更多的吉祥符号、书法绘画、景泰蓝漆画等工艺与黑陶相融合,极大增加了黑陶的艺术多样化,使得黑陶发展的新阶段。
随后张老师对馆内代表性作品进行了一一展示。黑陶轮制成型,粗犷朴实,无铀压光,有光泽而不浮艳;坯体刻花采用复制线雕、浅雕、透雕、镂空等表现手法,纹饰取于花鸟鱼虫、松竹梅蝶等自然景物,利用烧结技术使之晶莹变幻,流金溢彩。在讲解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要做出一件成品,需要烧制几十遍才能出一件可以使用的器型,硬刻又要刻碎好多件才能做出一件成品,一幅画大概可以保存几百年,而一件陶器可以保存成百上千年,这使实践队员深深感受到了制陶艺人的匠心独运以及对黑陶的热爱。张老师指出,梁子黑陶提倡集体式传承,即每位艺人都带徒弟,这样的文化传承方式使得实践队员感到耳目一新。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黑珍珠,黑陶的发展无疑引人关注。中国工艺美协副秘书长唐国建指出,要海纳百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黑陶艺术品观赏和实用并重,快速健康发展。由于陶器的吸水性,现代黑陶仍停留在观赏阶段,如果要达到观赏实用并存,还需不断地创新。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在充分了解到德州黑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对德州黑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今天,以德州黑陶为代表的传统技艺沿革与创新也将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助力文化自信道路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9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