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19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赴泉州市安溪县乡村振兴扶贫实践队前往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进行调研,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助力乡村振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在安溪县绘就
7月16日,队伍初到洋坑村,先与村支部书记陈小福和村支部驻村书记陈灵主要就乡村生态治理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后对村内的旱厕改革和河道治理进行实践考察。实践队员了解到洋坑村的生态改革从旱厕的改革开始。“小厕所,大民生”。2019年9月3日,洋坑村先行先试,对全村215个露天旱厕进行拆除整治,俗称“炸碉堡”,因地制宜改造成公厕、菜园、微景观、运动场、停车场等,村容村貌得到质的飞跃,真正实现村庄美化绿化与实用性的融合。多年来,洋坑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支持和关注,以河道治理与管护、城镇污水治理、水资源保护等为抓手,全力推进河道治理,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走出了一条“生态复兴、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绿色发展之路。
点滴积累不断尝试,解决乡村真问题
在各地普遍关注村庄环境整治的背景下,实践队员深入探索村庄规划究竟需要什么,深入调研龙门镇洋坑村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特征,全面梳理村庄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座谈会等方式研究“如何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如何保护乡村生态资源环境、如何营造安全舒适且具有乡村特色的空间环境”几个问题,提出完善村庄规划的整体思路。
7月17日,实践队员针对各地情况,以广泛深入的乡村调研为基础,跟随洋坑村陈书记前往跌死虎山麓崩岗保留区,实地考察崩岗侵蚀与治理成效。2008年,安溪县因地制宜治理洋坑村12处连片崩岗群,通过崩岗治理与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反哺生态。实践队队员经过实地考察大致了解到全面治理崩岗前的村庄样貌,更直观地体会到治理前后的巨大改变。一路上听陈书记跟大家介绍如何治理崩岗以及崩岗治理目前遇到的瓶颈,实践队员深刻意识到如今崩岗地区从昔日“跌死虎”向今日“聚宝盆”转变的来之不易,并讨论继续解决崩岗瓶颈问题的办法,积极进言献策。
7月18日,实践队员在洋坑村生态小院1977茶云故事馆参与座谈会,座谈会主要由福建农林大学校安溪茶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成茂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院长戴永务、“安溪铁观音大师”刘金龙以及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理事长何环珠及两队实践队员参会,座谈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硕士生与安溪茶学院本科生相互交流,各自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展开不同专业不同年纪的思维上的碰撞,生态小院农场主与高校的产学研融合,宽维度、多层次地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与创业,鼓励大家贯彻落实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的讲话精神,统筹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发展,巩固脱贫攻坚任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7月19日,实践队员与洋坑村支部驻村书记陈灵、洋坑村支部书记陈小福、龙门镇书记就如何发展洋坑村旅游业展开讨论。陈书记提出洋坑村这几年来,整体的村容村貌提升,下一步做法就是提升村文化,包括民宿、非遗小院的建设与完善。洋坑村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利用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厝资源,打造连片的以茶文化、农耕文化为载体的“茶香人家”民宿和非遗小院,推进“闽南古厝+旅游”的文旅模式,把文化旅游、非遗传承、崩岗参观点等要素融合起来,并规划设计两条崩岗参观路线和一个崩岗科技馆。结合讨论内容,实践队员随即付诸行动,在村中实地考察为洋坑村规划旅游路线,提出“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牌”等建议,并为洋坑八景编写导游词,帮助推进洋坑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在建党一百周年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村收入大幅提升,村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都得益于党员所发挥的带头作用。实践队员在这几天实践调研过程中,通过采访党员的形式了解村中党史党建的具体情况,帮助洋坑村完善党史党建,村史村志,向村中小孩宣扬党的知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持之以恒,赓续中国乡村的精神血脉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福建农林大学赴泉州市安溪县乡村振兴扶贫实践队用实际行动去点亮美丽乡村的星星之火,做好振兴中国乡村的实践者。如今的安溪龙门洋坑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实践队员与村中群众同心协力,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新的华美乐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94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