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感受信仰力量,追寻金陵党记 ——苏州风华正茂实践团队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土木工程系 作者:李畅 谢硕 许环宇

7月17号下午14点,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风华正茂”暑期党史学习实践团队在前一天的学习实践后,来到第三站——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党精神。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革命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修建了达1.14平方千米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实践小队自陵园南大门进入,沿着中轴线阶梯向前走去。首先出现在小队眼前的便是忠魂亭。忠魂亭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兴建。“忠魂亭”由江泽民题写亭名,位于主体建筑群南端海拔43米的坡顶上。忠魂广场位于忠魂亭与纪念馆之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金刚砂石铺就的地面,厚重坚韧,突出了忠魂亭深沉壮观的氛围。《思源曲》水池在忠魂亭北坡和忠魂广场南缘间,寓意“不忘先烈,永志纪念;饮水思源,代代相传”。

沿着阶梯向下,革命烈士的浮碑出现在小队成员的眼前,氛围愈发庄严肃穆。小队成员也沿此路进入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影响烈士们,了解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一进入纪念馆,就可以看到“信仰的力量”五个大字。馆内陈列了约170位烈士的事迹及遗物,英名榜上的烈士共计2401位,馆内分为“序厅”“基本陈列”“光荣厅”“幸福厅”等五个板块。

在馆内参观的过程中,小队成员们对于邓中夏烈士的事迹感触尤为深刻。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是从北大红楼走出的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由于家庭优越,邓中夏从小接受较好的教育,并结识了毛泽东等人,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还结识了李大钊,并成为了莫逆之交,并且发起组织了多次运动。1933年5月,在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邓中夏被捕,在狱中遭到毒打。馆内复原了当时的监狱场景,并在旁边写下了邓中夏的忠诚宣言:“我邓中夏,就算化成灰,也是中国共产党员!”

除此之外,馆内还介绍了金佛庄、恽代英、李耘生、邓演达、丁香、晓庄十烈士等诸多英雄烈士的感人事迹,在出口处还展现了毛主席阅读报纸上“南京解放”捷报的照片。透过一页页鲜见的文献档案,一帧帧珍贵历史图片,实践小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权、不惧死亡、舍生取的伟大精神,受到了来自伟大的革命先辈精神上的洗礼。在整个寻访过程中,队员们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党史教育,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加深了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走出纪念馆,沿着阶梯向下就是倒影池。倒影池位于纪念广场上,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照壁,北面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是用这五种文字镌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倒影池南端两侧各有一座肃然垂立的圆雕,高5.5米,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他们神情严肃,目光柔和,表达了人们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最后,实践小队沿着倒影池继续向前,由红黄两种颜色的鲜花组成的“100”“党徽”与远处的雨花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雨花烈士纪念碑高42.3米,它寓意着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额似红旗如火炬;碑身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也刻着碑文;碑座前伫立着一个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巨大青铜雕塑。纪念碑前的长明灯火种来源于泰山之巅。长明灯,既意味着雨花英烈长眠于此,被世人永远铭记,也意味着我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走在碑廊中,实践小队沐浴在烈士的目光之下,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每个人心中也不由的肃然起敬。

雨花台数以千计的英烈,他们大多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一封封诀别的信件、一句句铿锵的誓言书写了那个风雨如晦、国运飘摇的年代里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雨花英烈镌刻的是“牺牲”二字,书写的是舍“小我”铸“大我”的人生答卷,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在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之后,实践小队队员们对革命先驱的事迹,以及他们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限于篇幅,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参观感悟:

谢硕同学:今天我们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在雨花烈士纪念馆中瞻仰了众多革命先烈,革命先烈们在他们最美好的年纪,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国家的存亡之中。邓中夏同志一句:“就算烧成灰,我邓中夏也是共产党员!”振聋发聩,深深地使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到烈士们的不畏生死,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为国家的繁荣复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李畅同学:今日我们小队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当我看到纪念馆里面雕刻着烈士的名字时,心底触动尤其深刻,上千名为了革命,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勇士,在国难当头时候,被杀害。甚至还有很多烈士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留下,即使这样,为了国家大义,他们依旧奉献自己的生命,恪守自己的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当看到他们的照片时,心里的触动更加强烈,他们稚嫩却又坚定的神情,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让我明白他们想要救国的愿望。在我看到关于介绍他们的文字时,心里悲凉起来,他们牺牲的年龄和我们现在却是差不多,他们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只为了能够将当时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拉上正轨。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应该为了理想,为了国家的日益强大奋斗一生么,他们的志向我们不应该继承么?答案是肯定的,时代在变化,但是他们的精神不变,信仰也不会改变,他们的精神,信仰将由我们,青年人来继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7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让智能技术走近老人生活,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为了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手机支付、语音视频聊天等手机智能服务,为了让老年人也能感受到智能网络带来的便捷和丰富生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老骥“有”枥实践团于2021年7月21日深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街道…
科技关爱老人,温暖照亮暮年
眼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广大年轻人,看新闻、买票、打车、购物等,智能手机既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在我们身边,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
探究民情,智普耄耋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能科技飞速发展,可以说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智能科技在发展的同时,毋庸置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特别是在中国,移动支付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
老人与科技:解决老人的“数字鸿沟”,我们在努力
21世纪,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即信息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了无数的信息鸿利。然而…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新闻组工作报告
从2021年7月11日晚,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第一次组织线上会议,到2021年7月23日,“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一起奋斗了12天,即使因为疫情原因,仅有调研组线下进行实地调研,线上工作的各…
闽江学院学子三下乡:丰富课余生活,健全身心发展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是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契机。如何合理、科学地规划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一直是暖风支教老师们关注的课题。掌握认识自我的钥匙,通往全新世界二十一天的支…
唱响“浙阿”互助曲,共筑民族团结梦-“石榴籽”实践团队赴新疆开展“助力民族团结”社会实
为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民族团结我践行”专项团队——“石榴籽”实践团队赴新疆阿拉尔、第一师兵团十六团、喀什市等地开展为期1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
21日三下乡的点滴
(通讯员彭城巴合别尔吴铁娟)经过昨天的教训,我似乎明白了该如何管理小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老师的样子,不应该总是惯着孩子们,一定要有个度,不能把他们惯出脾气了,该凶的时候要凶,他们才会对老…
湖北学子三下乡:参观红色景点,传承红色精神
7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赴武汉市红色革命实践服务队来到武汉市武汉博物馆开展以“参观红色景点,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了解1838年林则徐武汉禁烟到1950年人民政权建立之百余年…
22日三下乡的点滴
(通讯员彭城巴合别尔吴铁娟)三下乡已经快接近尾声了,我的这个队来的这个地方条件比较好,不需要自己做早午晚饭,所以就很方便,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就好了。出门在外,怎么能不自己做一次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