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孩子们共上一堂经典书信品读课。
生活需要一直在路上的脚步和暖意融融的牵挂,书信,就是埋在文字里的牵挂。为带领孩子们感受书信文化,通过书信品味生活,2021年7月12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泾县稼祥中学七(1)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经典书信品读课。
对革命表白:“朱国胜的精神重于泰山。”
七年级大部分同学还未加入共青团,对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也并不是很了解,但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伟大历史节点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队员为同学们播放《见字如面——朱国胜致战友》的书信诵读视频,大家反响热烈:“老师,海南岛上的战争真的这么惨烈吗?”“我知道!我能说许多解放战争中的烈士故事!”老一辈革命战士朱国胜对革命表白的平凡故事,唤起了同学们对革命故事的回忆: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赴死、赵一曼宁死不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清澈的眼神中闪着兴奋的光,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涨得通红,回答问题的话语中也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向往。队员高晨成在课堂教育札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红色,或许现在只是一颗芽,但终会在孩子们的心上成树成林,郁郁为荫。”
对生活表白:“贫困究竟值不值得感谢?”
当队员抛出这个问题时,孩子们的回答让每一个团队成员感到惊讶,原来每一个孩子,都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在《感谢贫穷》(北京大学王心仪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中,王心仪怀着这样的心情对“贫困”表白。“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分不同的人来考虑,每个人不同的主观意识,贫穷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同”,七(1)班学生李泽钦这样看待“贫穷”。听到这样出乎意料的回答,队员们都意识到,孩子们的想法远比大家原本以为的更深刻,更有高度。还有的孩子将“贫困”当作人生的一个选择,当一个人选择精神贫困,就注定贫困,而当每个人都能坚定自己充实的态度,保持充实的思想,“贫困”就只是暂时的贫困,这样的一番话又给了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这是一个了解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感谢贫穷,又不止感谢贫穷,感谢的是包含贫穷在内的生活的每一个部分”,队员针对这一讨论为大家作了结语,肯定了同学们的发言,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一时掌声雷动。
对自己表白:“你对自己表白过吗?”
稼祥中学七(1)班学生陈宇浩在自己的书信作业里这样写道:“我想表白自己,也要向明月和晨曦表白,你们把美好的一切洒落人间,我在你们的辉映下,仿佛被洗礼,生活变得如此美丽。”也有同学匿名写下这样的文字:“失去了珍惜的一段友谊,真的很无趣、很孤独,希望你能坚强一点,不要再偷偷哭泣了,这是成长的磨砺,你要积极面对。”孩子们通过书信,向最真实的自己和身边的日常表白,稚嫩的文字让队员们为之动容,也让我们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融融文字碰撞欣欣情怀,从心表白共享心灵奇旅。一堂经典书信品读课,不仅传递了文字的情怀,更打开了一扇与孩子们沟通的窗口,从心出发,从心交流,队员们的支教之行才更加充满温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60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