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了实地调研垃圾分类的处理过程,7月17日,东科垃圾分类宣讲团走访舟山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参观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7月17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齐握资源循环笔,共绘绿水青山画”调研团走进了舟山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在这里,成员们对定海区垃圾分类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并且积极寻求开展分类的可行之道。
走进分拣中心
调研团刚进入分拣中心,“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这几个字样便映入队员们的眼帘。成员们从左边的入口进入,能看到的是还未进行处理的垃圾,各式各样的金属贴片和废弃塑料袋,以及数量巨大的纸板被码放在一个空旷的房间里;从右边进入,则能看见每种经过处理的垃圾都摆放在正确的区域中,而有害垃圾则放置于一个专门的小房间里面。房间通体呈红色,对应了有害垃圾标识的颜色,贴在门口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有害垃圾暂存放点”几个大字,时刻给来访者警示。在分拣中心的内部设有一个传送带,分拣中心的员工们把垃圾放上传送带,经过液压机的处理,变成方方正正的成品,整齐地码放在成品区。
交谈于办公室
参观完工作间,调研团成员们被负责人习武邀请至他的办公室。在习武先生热情的讲述中,队员们逐渐了解资源分拣中心的运行模式。他告诉成员们,舟山市资源分拣中心采用与大数据结合的先进管理模式,并提供了每天回收的不同垃圾在总垃圾中的占比数据。
有一个数字让所有的队员们心头振奋,“年度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达到了99.68%”,这个数据充分说明,舟山市资源循环利用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队员们实地考察发现,资源分拣中心采用积分制的这几年,居民通过自主进行垃圾分类而获得的积分高达160480万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资源回收量。由此可见,只要进行到位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居民就能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资源回收就不是难事。。
离开分拣中心有感
离开了分拣中心,队员们感慨万千。不可否认,垃圾分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们不间断的宣传和监督,更需要长久的筹谋与坚持。
习武先生在分拣中心曾说,垃圾分类最大的困难可能还是人们由于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而带来的不适应感。小朋友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在幼儿园就有了相应的课程来养成他们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增强分类意识。而老年人由于自身生活习惯养成早,改变起来就比较难。
习武先生也比较了国内外实行垃圾分类的异同,“国外的垃圾分类也比较严格,有二十多种分类指标,其处罚法律也是非常严格的。我们现在也采取了处罚,不重,也就几十块,让人们可以接受。”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垃圾分类的实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预示着越来越多的人和地方开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回收和可持续性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资源回收,变废为宝”的理念一定会深入人心,居民生活的环境也会越来越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50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