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电(通讯员叶倩琳)7月18日,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广东海洋大学融水县稻鱼考察队开始了广西三下乡调研第一天,团队来到了苗族蜡染手工技艺传承基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金边鲤生态种植基地了解稻鱼种植发展情况。
第一站,队伍先是来到了苗族蜡染手工技艺传承基地,苗族蜡染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介绍对蜡染技艺进行了观赏了解。蜡染作为我国三大印花技艺之一,其特色之一就是冰纹,冰纹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随后成员集体来到马贵兵工作室,参观工作室的结构和藏品。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众中队伍得知苗族的蜡染技术面临失传危机,对于蜡染工艺所用的布料,手工优胜机器,同时手工不具有高效性,逐渐被社会抛弃。
万幸应和互联网的大潮和苗族的旅游业优势,蜡染逐渐向文创、纪念品靠拢,拯救了蜡染的市场。
(图团队成员在听工作人员介绍蜡染工艺,陆诗慧 摄)
第二站,考察队来到金边鲤生态种植基地和融水合作社了解情况。融水当地70%——80%都是苗族人,鱼和水稻是他们主要的产业依靠,而且当地人常年吃鱼养鱼,对渔业养殖有丰富的经验。在17、18年政策要求之前,融水县都是以稻田养鱼为主。到了后面,螺狮产业发展兴起,稻田养螺也成为了融水当地主要产业。据悉,柳州石螺已经取得地方地标。
(图为成员在稻螺养殖地实地调研,陆诗慧 摄)
2021年融水政府投资200万进行稻螺模式培养并分配育苗,指导农民技术方面的问题,助力当地对此模式推广和探究。
负责人表示,现在合作社有三种种养模式:稻鱼、稻螺、鱼苗长大后以螺为食。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效益有待探究。
(图为成员跟随工作人员走访基地,陆诗慧 摄)
稻田养螺和鱼都能为水稻的根系进行松土透气,这样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稻田又给生物提供生存条件,达到增值增质的效益。这种独特的养殖模式带动了融水当地的发展,合作社模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作为产业扶贫的示范区,结合与当代高校合作加养殖技术的探究能更好成为“龙头”引领融水当地发展。
在未来,结合政治支持和未来规划,稻田养殖的模式大有发展,能带动当地农业走向更辉煌的道路,提高当地经济。
(图为农业核心示范区合影留念,陆诗慧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32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