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粹,承匠心——在光影中与文化相遇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暑假还未开始,便与山大的同窗好友们一同商讨社会实践选题。决定以非遗为主题的那一刻,我想到了家乡的“泰山皮影“。
作为一个地道的泰安人,早在小学入学,“泰山皮影”就入驻了小学课堂,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的弟子亲自为我们授课。从学习其历史,到以卡纸为模板进行皮影制作,再到后来尝试编写皮影戏的剧本,透过一点点积累起的经历,却似把对皮影的热爱一点点融入到生活里,在心里萌芽。时隔多年,当这份记忆再次被唤起,我与同乡舍友便选择了“泰山皮影”作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目标。
一到岱庙南门,便看到“泰山皮影”四个大字赫然立在面前。匆匆买了票,还未来得及和工作人员打声招呼,就进入到了影院内部。
“哇!”一进影厅,我和舍友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影院布局大气,桌椅、茶具整齐摆放着,颇有“古人观戏”之风。迎面,“坚守”两个中国字醒目地挂在墙上,讲述着泰山皮影传承人的精神。
“铛!铛!铛!”三声令下,皮影戏开始。第一场是由泰山当地传说改变——泰山石敢当。因为观影的人中不乏有许多来自外乡,而第一幕恰好有如“葛拉瓣儿(膝盖)”这样的方言,影院便贴心的提供的中英对照的字幕,让观众真正理解、用心感受。随着“石敢当”侠士斩妖除魔的成功,第一场皮影戏也进入了结尾。随之而来的第二场是皮影与现代的结合——以《时间都去哪了》为背景,在光与影的交互中,歌颂着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最后一场,是专业皮影编剧对“武松打虎”故事的改编,既生动活泼,又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三场皮影戏结束,我被泰山皮影深深震撼——从制作到演出,若无数百年的积淀与一代代传承人的匠心,如此精美又何以留存?走出剧院,我们与工作人员攀谈许久,更是对以泰山皮影为代表的非遗人的素心高山景行。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更应当“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切身感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当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便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09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