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在教育中发挥着启心润智、浸染心灵的重要作用,生动的画面能够直观展现生命之宽,人性之广。7月14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学子们走进影院一同观看了影片《革命者》,走进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感悟以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之力。
影片开场,李葆华、李光华、李欣华三兄弟行至父亲墓前,小心挖出因白色恐怖被深埋土中长达50年的墓碑,仔细清洗泥沙后,一笔一划为碑文描上朱色。大雨忽至,雨水合着新上的朱墨淌下,犹如血水,触目惊心,将场景转至充斥着腥风血雨的斗争年代。
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上海租界,李大钊目睹俄国暴民一怒之下当街枪杀报童徐阿晨。国民政府对此不闻不问,守常先生却四处奔走,广泛动员,联合各大工会,带领工人代表游行至租界俄国大使馆门口,成功为阿晨讨回公道。他铿锵有力地宣誓国家主权,燃起民众的爱国之心,奋勇捍卫民族尊严。在风雨飘摇的中国,这已然反抗斗争初期的一次伟大胜利。
牺牲小我,心怀家国。影片中有许多生活化的描写,风和日丽的午后,李大钊一家人在如茵的草地上享受悠闲的时光,如此温情的画面将李大钊深爱妻儿的丈夫、父亲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革命伟人其实并不遥远,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只是当使命来临的时候,他不会有任何犹豫。随着革命形势的恶化,李大钊深知自己每一次出门都充满了危险,随时可能遭受迫害。即使如此,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毅然离开温馨的家庭,深入民间,体验劳工生活,努力唤醒民众的革命意识。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不朽的精神,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现有守常“舍小家而为大家”,如此传奇,自当永垂。
“工字下面加个人为天,天下的天,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他坚信,未来是属于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一生仰望光明,被捕入狱后,哼唱《国际歌》,与信仰握手,身处黑暗但心向光明。他严词拒绝前来营救的庆子,宁愿牺牲自己来唤醒麻木的国人,表达“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刚毅与决绝。黎明前是最黑暗的,守常先生以自身照亮革命的前路,点燃奋斗的信念。
守常先生相信:反抗、斗争、革命是唯一的出路;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正是一代代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才有如今富强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影片结束,同学们许久没有离座,被革命故事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有感于守常先生高尚的人格,师大学子定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学生感想
“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李大钊先生从那个黑暗战乱的年代走来,靠着一张嘴,一根笔杆子,振臂一呼,带动千千万万普通百姓、高知学子、革命者团结一致,反抗压迫。在影片的最后,李大钊在被执行绞刑的前一刻,仍然神色自若,毫不惧怕,只轻轻一句“守常先走一步”,便欣然赴死。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正是因为有无数的英烈先辈,他们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无畏,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富足的生活,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钟佳玲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是李大钊先生《牺牲》里的一段话。在一群国民革命军围堵但他却带着学生大步向前时,在孙科长来狱中救他却不愿逃走时,在行刑前理发却大笑时,我想到了这段话,潸然泪下。这部影片有太多动人的画面,国之广阔,侠之肝胆,英雄之魂永不磨灭,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定会继承先辈之精神,成长自我,牢记使命,肩负责任,为国家付出自己的全部!
——田欣
《革命者》呈现了一段用鲜血染红的历史。在那样黑暗的时代,劳工不如骡子值钱,租界的俄国暴徒可以当街枪杀一名十几岁的报童后扬长而去,没有武器的工农组织在与军阀抗争中死伤200余人……这每一幕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片中李大钊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我们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当培养自己的勇气与才气,不畏困难,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瑜雯
文字 | 符佳豪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蒋笑天
责任编辑 | 邢金彦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0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