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一个神奇的地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们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指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这里孕育的伟大的延安精神,指导和激励着中国人民矢志奋斗,不断迈向新的胜利。在这里诞生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一代代石油人肩负历史使命,用石油精神和铁人精神书写延长石油的百年辉煌,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石油工业的发展。
在延安精神和石油精神的感召下,7月4日至7月14日西安石油大学“油然而生”石油小分队赴延安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石油精神”为主题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延安红色革命教育,深刻领悟体会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深植广大石油学子血脉之中。深入延长石油生产一线,学习领悟石油精神和铁人精神,坚定石油学子投身国家能源建设,自觉服从国家能源发展大局,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理论学习,坚定信念
7月4日,在西安石油大学开物楼507教室实践队员接受延安精神和石油精神的专题教育,聆听指导老师李化杰关于延安精神和石油精神的深刻阐述和《继承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现场授课,现场观看《延安延安》文献纪录片,了解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革命经验以及伟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诞生过程,使实践队员的心灵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7月5日,在西安石油大学逸夫工程训练中心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实践队员通过参观深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铁人王进喜的生平经历和光辉事迹,“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举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的铁人精神和“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激励广大石油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使实践队员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在思想上受到深深的洗礼。
实地参观,震撼心灵
厚重的黄土,蜿蜒的延河,淳朴的民风,是什么让实践队员在延安街头掩面痛哭?
在延安,遍布着400多处宝贵的红色旧址,可谓“无处不黄金”。7月6日至7月9日,实践队员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抗大革命纪念馆等。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走过前辈们居住过工作过窑洞,浏览他们遗留下来的照片、书籍、桌椅、…陈旧的器具,但却透露出一种简朴,积极上进,时刻为人民服务的生活状态。从1935年到1948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看到遗址里的一切似乎能真切地感受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对革命先烈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参观时,看到群众自发组织的腰鼓表演,当年抗战胜利的场景在心里油然而生,人民群众以十倍于现在演员数规模欢迎毛泽东同志,当年的群众发自内心的庆祝自由庆祝中华民族来之不易的胜利和解放,多年的艰辛与耻辱在张扬的动作响亮的音乐中释放。几名实践队员情绪失控,掩面痛哭,泪水中是延安人民的喜悦,抗战英雄们的牺牲,以及中华民族的崛起。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一起唱的这首歌,再次唱起这首歌依然依然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简单朴素的延安方言唱出是老区人民对毛主席的高度认可与赞美,参观完毛主席的故居,脑海里毛主席在房间里秉烛深思指导全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场景不禁油然而生。站在簇拥的人群当中,歌声久久萦绕耳畔,几名实践队员再一次情绪失控,泪水夺眶而出。
延安精神是什么?延安精神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传承好延安精神?延安人民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在开展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员积极开展延安街头采访活动,倾听革命老区人民的心声,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传承延安精神。
关于延安,86岁老党员李本宽告诉我们,自己已经入党66年。延安精神对他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再艰辛,苦难,也不停下前进的脚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延安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自己作为亲历者目睹了这一切。从以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的吃啥有啥,以前一到冬春季节就是黄沙漫天,下雨天出门全是泥巴路,到现在满山望不到边的绿色,宽阔的马路。
李本宽老人寄语广大青年学子:跟党走,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做革命的接班人!
56岁的王大妈告诉大家延安精神就是从无到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十几年前的延安二道街都是瓦房草房和毛毡房,现在全是楼房平房、宽大的马路、平整绿色的花园、空气很清新。这些看似平常的变化实则体现出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我们才有现在的生活”。
在延安,踏着革命先烈们的足迹感悟延安精神,重温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上再一次受到了一次深深的洗礼。
躬行践履,感知使命
延安不仅孕育了厚重的延安精神,还孕育了富饶的矿藏。7月9日至7月12日,在指导老师肖晖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延一井曾连续十年保持日产石油1250公斤的水平,为陕西地方建设和新中国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见证了延长石油的百年辉煌,是中国近代以来石油工业发展的缩影。
6月21日,据中国石油公布消息称,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页岩油整装大油田,激励着石油学子不断探索,投身石油工业建设。在张家滩页岩,距今2.3-2.4亿年前甘陕古河遍布整个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厚度10-30米,为潜在的最好烃源岩,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队员徒步前往董家河长6裂缝观测点,冒着烈日测量节理产状,用双手丈量油气运移的通道,用双脚踏探先辈们走过的足迹。
在安沟长6油苗观测点,沿着先辈们的探索之路,驻足凝望。作为石油学子第一次见到原油,激动和惊喜之情油然而生。
在延长石油宝塔采油厂王皮湾联合站,实践队员换上工服释放静电,实地体验联合站的工作日常。先后到唐80氮气泡沫驱试验区、污水“微生物+膜过滤”工艺处理站参观学习并与工作人员人员亲切交谈,感受近年来科技进步对油田建设的巨大影响。
实践队员在宝塔采油厂企业文化展览馆等参观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长石油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正是一代代延长石油人不畏艰辛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断践行石油精神铁人精神,为中国革命中国石油工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感触颇深,纷纷表示要弘扬好延安精神,传承好石油精神,纷纷写下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深切收获和感悟。新疆籍实践队员玉提库尔·木哈达尔表示:“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对延安精神和石油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当前我国国内石油供给严重不足,作为一名石油学子我们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学子一周年之际,广大石油学子感知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石油精神,矢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88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