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蓝色粮仓在闽”实践队已迎来最后一天的实践历程了。在为期五天的三下乡之旅中,实践队知悉——无论是莆田南日岛还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牧场的建设都阻力重重。以践行“生态优先”为发展理念的平潭,却迟迟没有推进可以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生态资源养护的海洋牧场。为深入了解平潭海洋牧场的真实规划状况、寻因平潭海洋牧场的建设阻力,同时了解平潭对于生态资源养护的实施方案,集美大学“蓝色粮仓在闽”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以平潭农业农村局和海岛研究中心作为最后的目的地,启程收官之旅。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平潭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同时询问平潭海洋牧场尚未开发的原由阻力。下午实践队走进海岛研究中心,学习海岛知识,了解生态养护监测技术。以此对海洋牧场的建设条件以及生态资源的养护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海洋牧场推进缓,专业答疑寻阻因。
上午,实践队抵达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受到了翁处长、周主任的热情招待。据周主任介绍:从自然条件看,平潭风浪大,极易对海洋牧场设施造成影响,每年需要大量资金维护;从政策条件看,平潭划分的禁养区容易同海洋牧场建设的规划区重合,制约牧场发展。同时,在翁处长的介绍下,实践队还从渔业加工滞后、出口萎缩、设施老旧等多个方面拓展整理了制约平潭海洋牧场发展的原因。
“我们对海洋牧场的规划做了一部分,实际上并未开启建设。但是人工鱼礁已经准备就绪,从这个月开始就会开始建设,共240个礁体,大约有100亩。”虽说完整的海洋牧场建设还在孕育中,但是其生态养护的优越部分已经被积极加以利用。
针对实践队所提出的增殖放流和渔旅结合的问题,翁处长也做出了真诚的回答。对于增殖放流,翁处长肯定了平潭每年的增殖放流活动,并且直言了存在的问题——只追求数量,鱼类存活率低;后续跟踪不足,无法确认增殖放流的质效。对于渔旅结合,翁处长对实践队提出的东甲岛例子做出解答——东甲岛受交通、生态红线及200海里线制约,难以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海洋牧场。
同时,对于队员补充的“可否以合作社带动海洋牧场”的问题,翁处长表示:海洋牧场的建设主要还是需要国有企业支持,通过投入实验,以实地实践展示给渔民效益,才能真正促使百姓加入海洋牧场。
探秘海岛知识境,生态养护有科技。
下午,在梁丽玲副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海岛中心。在那里,工作人员热情地为队员们介绍各种海岛知识、仪器操作,队员们求知若渴,认真聆听着讲解。随后,队员们观看了海岛中心的宣传片,对海岛中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得知海岛中心也有在进行生态监测方面的研究,队员询问了梁副主任关于增殖放流监测技术上的可行性。梁主任表示,他们在技术上有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可以合作,也愿意为增殖放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离开海岛中心,宣告着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告一段落。队员们行走在夕阳下,林墙外便是海波微漾。在此实践活动中,大家积极结合学校“工海”特色,利用专业知识发挥“工海”特长,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共同关注海洋生态建设,投身推动海洋发展,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实践队针对莆田、平潭海洋牧场的调研虽然就此结束,但是这些海洋牧场却还在发展的路上,可持续发展的洪流不可逆转,海洋牧场的建设虽有阻力重重,但迟早会拨开云雾、照耀大海,宛若新生的朝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74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