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西安7月16日电(通讯员 李亚坤)7月13日,由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5名同学组成的“古建保护”社会实践团队响应国家号召,以“留住古建记忆,传承文化薪火”活动主题为导向赴西安开展了暑期调查实践活动,了解西安古建发展历程,探寻西安古建保护。至此,学院首支以“留住古建记忆,传承文化薪火”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正式踏上旅程。“古建保护”社会实践团队也在积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的工作下,展开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古建保护”社会实践团队希望可以了解西安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大体情况,包括当地居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当地有关部门对保护古建筑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当地政府对古建筑的利用情况。团队还希望通过对西安古建筑的调研增加对古代传统建筑的认识,提高保护与综合利用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而且通过一定的宣传,可以使有关部门对西安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予以重视。
在赴西安前,“古建保护”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通过查找资料、观看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初步了解到了西安对古建保护的大体情况,为此次实践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7月13日,“古建保护”实践团队去到了鼓楼和钟楼进行实地调研,7月14日,“古建保护”实践团队去到了西安城墙行实地调研。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安古建保护的情况,7月15日,“古建保护”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烈日炎炎,当团队成员顶着大太阳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时,瞬间就被眼前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所吸引。团队成员来到了博物院的讲解室,讲解室的工作人员给团队讲解了博物院的大致情况。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王勇超先生历经30余年创办的,建筑整体呈现明、清园林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40院迁建复建的明清古民居格外引人注目,与室内的藏品更是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当问到院内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如何时,工作人员称:“里面的古建筑都比较完整,保护的也比较好,而且里面有安保人员,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游客对其造成破坏。”。
之后团队成员进入博物院中,无一不惊叹古建筑的气势磅礴,通过对院中古建筑的考察,团队成员发现院中古建筑的保护都非常好。每一处古建筑都有随处可见的灭火器等相关的防火装置,极大的保护了此处的古建筑群,多处摄像头的安装,也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
40院近千间迁建复建的明清古建筑汇集在此处,对其进行统筹保护,远远比分散在各处的古建筑保护效果好得多,另外,院中收集、抢救和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的历代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和群众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名人字画,不仅开创了民间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填补了民间文化文物馆藏的空白,而且使古建筑与传统民俗文化联系起来,极大的增强了古建筑的利用情况,使古建筑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
调研结束之后,团队成员对一天的调研成果进行总结,当前社会高速发展,而这些古建筑恰恰能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利用这些古建筑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而且可以对当地的发展起到助力作用,由此更能看出古建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一天的实践,团队成员收获颇多,作为当代青年,要担起保护古建筑的责任,积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宣传,使古建筑焕发新生,重回人们的视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66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