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受到现代工业化商品的强烈冲击,现如今,传统工艺就像一个耄耋老人,蹒跚前行,逐渐被社会所忽视。
为了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手工艺,舟山博物馆开展了故“镶”的诗与画——舟山传统黄杨木高嵌艺术展让观众们较为直观地了解舟山的传统家具的装饰工艺,感受海岛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7月12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爱在舟博,服务舟博”实践团成员们在舟山博物馆通过学习深刻地了解了传统黄杨木高嵌传统工艺的魅力以及面临的传承问题。
黄杨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一般生长于山谷、溪边和林下。清代李渔所著《闲情偶寄》这样记载到:“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是由于黄杨生长缓慢,黄杨木一般需要五、六百年才能成材,木质极其细腻,遂使古人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之叹。因此难有大料产生。黄杨木呈淡黄色,年愈久色愈深,经艺人细心磨光后的黄杨木质感可与象牙相媲美。黄杨木木质坚韧致密、不易变形,是小型圆雕和镶嵌雕刻工艺的理想材料。黄杨木高嵌更是骨木镶嵌工艺中的佼佼者,一般采用象牙、黄杨木、红木、花梨木、牛骨等为原料,这种工艺多见于家具、屏风、文具和生活日常用品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该展览中舟山博物馆共展出花鸟虫草、人物神仙、山水和书法博古清供等54件黄杨木雕,舟山传统黄杨木高嵌的作品以人物典故、书画博古、花鸟吉祥、山水美景等为主,极具诗情画意,深受人们的喜爱,静静地欣赏那一件件黄杨木高嵌作品,便被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典故、生动的山水花鸟所深深吸引并感到震撼,震撼的是黄杨木高嵌工艺师傅的高超技艺,更震撼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而完成一件黄杨木高嵌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好镶嵌部分和待嵌部分,挖出凹槽、雕好凸面,严密镶嵌,修整和打磨共四个过程,过程看似简单,但更多的是需要工艺师傅的专注与耐心,黄杨木本身被称作“千年难长黄杨木”,因此工艺师傅们需要认真对待、珍惜每一块黄杨木材,雕刻一件作品至少要花十几天的时间,每道工序又只能一个人完成,因此所得到的黄杨木高嵌作品少之又少,完美的高嵌成品对黄杨木的要求也很高,不能有黑心和黑斑,同时嵌入部分不能有一毫米的偏差,稍有疏忽便功亏一篑。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黄杨木高嵌工艺以及高额的制作成本,技艺高超的工艺师傅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产品逐渐被现代化工业产品所替代,这项工艺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一位黄杨木老工艺师傅这样诉说到:“我从60年代开始学习,我也只有十几岁的时候,人们都说很难很难,我觉得不是很难,只要你有信心随便什么就都学得会,我们就像末代人一样,想要传承不可能了,这个东西销量也不大,传承不下去,没有人来学,现在的人吃苦吃不了,我们那个年代苦,会吃苦的人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现在人怕肮脏就没办法了,就学不来了,连徒弟都说这个活太苦了、太脏了,改行做别的行业去好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也算是最后一批了,可惜也没有办法,保留不住啊,不过也就一句话,我们学会的人是一辈子不会忘记这门手艺的,除非自己做不动了也就结束了”。
听到黄杨木工艺师傅这样讲到,不禁感叹,“无论再精湛的手艺,也敌不过传承的消逝……”这不仅是工艺人的遗憾,也是时代的遗憾!舟山博物馆借故“镶”的诗与画——舟山传统黄杨木高嵌艺术展,用一件又一件产品、文物,加深人们对黄杨木高嵌工艺的了解,提高人们对传统工艺的重视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事物会优胜劣汰,产品会不断变革,但是传统工艺不应该随着社会的变迁就此消失,任何时候,社会都需要这样的传统技艺和精神。
团队名称:“爱在舟博 服务舟博”实践团
撰稿人:王文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66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