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每一个孩子最期待的假期,没有了周而复始的学校课程,没有了日复一日的回家作业,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多了一分自由,多了一丝期待。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事物都是充满乐趣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危险总是潜藏在一些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孩子们夏日里快乐的源泉,每年的暑期都是孩子溺水事故的高发期,那么我们要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做到溺水警钟常鸣于心呢?
2021年7月14日,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苗绘翠意,柚香伴践行”——青柚空间环保小课堂的志愿者们来到湖州市余家漾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以“溺水警钟常鸣”为主题的课程。身为本次课程的参与者,我对此次课程的开展深有体会。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我参加过很多次去小学、社区实践的活动,也了解到,每年放暑假前,学校都会开展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发放《暑期防溺水告知书》,要求孩子和家长对于防溺水安全教育加以重视。于孩子们而言,接受这样的防溺水教育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更期待的是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此外,孩子们成长的年龄段正值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的时期,我想,简单说教的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模式不仅会使孩子们觉得枯燥,更难以使他们将防溺水安全知识身体力行。因此,我致力于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通过别样的教学设计,使孩子们投入课堂,将防溺水知识以及学校下发的通知中的要求内化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做到“知行合一”,在课堂中体悟安全的重要性。
防溺水知识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因此,让每一个孩子融入课堂是成功开展此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相比于直接向孩子讲授防溺水知识,由溺水情境、溺水案例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更容易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志愿者向孩子们展示溺水案例,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思考“你觉得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他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并举手回答,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获得了锻炼,他们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于案例的看法,同时,志愿者对于每个孩子的想法做出点评,对孩子们积极举手的行为加以表扬,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让每一个孩子都顺利投入到以“溺水警钟常鸣”为主题的课堂里。
防溺水安全知识的教学是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在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过程中,志愿者需要引导孩子们做到六“不”。本次课程开展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都能够简单说出防溺水要做到哪六“不”。但是防溺水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溺水行为的认识,更要让孩子认识到生命安全的意义。
六“不”等条条框框的内容,就像是规则一样,告诉孩子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被允许的。而真正的安全教育,需要让孩子们明白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因此,我努力将防溺水安全教育扩展到情感层面和生命价值教育的层面。通过设计问题“你觉得老师和父母为什么要对你们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进而了解学生对于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的认识和想法。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第一,引导孩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要接受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将有利于孩子明白学习防溺水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学习更加主动;第二,引导孩子认识到成长道路上关爱他们的人有很多,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因此他们更应该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这也是安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父母的陪伴,有老师的引导,有社会的关爱,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里,谁都不希望孩子们遇到危险的事故,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快乐成长的前提是安全,保证自身的安全也是给爱你们的人最好的回报。
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除了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科普一些遇到意外事故要怎么做的小知识,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明白遇到意外溺水事故要怎么做,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在讲解具体情境、具体做法的过程中,志愿者们结合动画和视频开展教学,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使每一个孩子都听得格外认真。这让我更加明白,给孩子讲授知识不能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要注重讲解的方法,学会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教学资源,这将会为课程的开展增添色彩,提升教学效果。
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志愿者们获得了锻炼,积累了更多有关教学实践的经验,为未来走上教师岗位奠定基础。孩子们在精彩的课堂里收获满满,不仅提升了防溺水安全意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遇到突发情况的有效做法和技巧,对于预防溺水以及生命安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溺水警钟常鸣于心,在牢记安全知识的同时笑迎灿烂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30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