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绿鳗进”实践队赴清流县清泉特种水产养殖场调研
7月8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循绿鳗进”实践队在江兴龙教授的带领下,出发前往三明市清流县对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实况展开调研。我们此行的首站就是清流县灵地镇姚坊村清泉特种水产养殖场。
清泉特种水产养殖场采用工厂化精养殖模式,拥有养殖面积25000平方米,约100口养殖池,养殖品种主要以美洲鳗鲡为主。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水质极佳,符合培育高品质鳗鲡的要求。在企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解决了了周边居民就业问题,促进了当地的基础建设的完善,可以说,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科技下乡,兴农有我
养殖尾水排放处理不达标,是困扰养鳗业的一大难题。在江兴龙教授的牵头下,该企业与我校有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应用生物膜净水栅技术,对尾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实践效果十分显著。在调研走访过程中,江兴龙教授针对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养殖环境,向养殖场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力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利用过滤单元、脱氮除磷单元、灭菌消毒单元等水处理系统,将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节约淡水资源,提高鳗鲡产量。”
深入基层,实践成才
在参观调研中,实践队员走进了养殖车间。在江兴龙教授和企业负责人的讲解下,实践队成员了解到鳗鲡养殖所需的各种设备,如增氧设备、控温设备、自动分鱼器等,并与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养殖经验交流,令我们受益匪浅。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了解到养殖尾水通过沉淀池,生物膜池,狐尾藻池等几道水处理程序,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之后,方可排放。
实践方知人生事,磨砺才晓世间情
谈起自己二十年的养鳗经历,养殖场负责人郑总感慨道:“水产养殖需要坚持,永不言弃的精神。”中国养鳗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受到了重重阻碍。药物残留事件、出口受阻事件、鳗苗市场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打击了中国鳗业发展势头,其中首先受到波及的就是基层一线养殖企业。但是郑总经历这些挫折后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最终在几次风波过后站稳脚跟,成为养殖大户,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短短一天的参观令实践队员受益良多,更加坚定了自身以水产专业知识服务乡村,促进建设美丽,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纷纷表示在今后会以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要求自己,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致力水产行业蓬勃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18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