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绿”开展“垃圾分类”线上培训会议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意识以及了解更多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知识,“协绿”社会实践队于7月11日晚展开主题为“垃圾分类”的线上培训会议。会议由宣传组成员马泽豪主持宣讲,“协绿”全体成员参加。
首先,主持人马泽豪向我们展示了垃圾处理的现状。垃圾的去向,是个长久以来被忽视,却值得追问下去的问题。用智能标签追踪垃圾去向的“垃圾追踪”计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垃圾产生后,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没有被妥善处理的垃圾,就会产生污染大气、污染水体、生物性污染、侵占土地以及发生垃圾爆炸等危害。在此情况下,产生了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堆肥、资源返还、综合利用等垃圾处理的方法。
随后便衍生出了垃圾的分类。现主要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余垃圾四大类。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做好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还可以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个,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就变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对于垃圾,不论哪种处理方式,大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增加社会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解决垃圾处理的最好方法就是废物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多一点节俭,少一点铺张浪费;将垃圾分类,尽可能的回收利用;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增加物品的利用效率等方法,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做到环境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会议的最后,主持人马泽豪以一段“垃圾分类”的宣传视频向大家直观地展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提出“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终审/杨丽君 复审/黄倩萍 初审/吴正乐 黄明慧 撰文/陈晓芸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13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