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
2021年暑假期间,我很荣幸有机会被老师邀请并参与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并且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希望我能和团队成员们融洽快乐地相处并完成我们的实践活动。
文史与传媒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活动是在6月30日开始进行的,今天是7月4日,是我们进行活动的第五天了。在和团队成员们相处的这几天中,我发现,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在老师和队长的带领下不仅认真地完成已分配的任务,而且成员们还积极地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团结一致,去完成整个团队总的活动任务。无论大家是在团队群里发一些事情的注意事项,还是和团队成员们在线上进行讨论交流,大家幽默而相互鼓励的话语都能感受到大家对于整个活动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
由于实践活动秉承着开发汉字文化,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宗旨,所以我们的活动在河南新县田铺大塆这个创客小镇进行。田铺大塆创客小镇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古村落,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古老的建筑和人家。大塆里的村民们不仅保留着民国初期的建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田铺大湾凝聚了红,绿,古,这让人感受到属于这里的独特韵味。这里让我们感受到它凝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在这里行走就好像穿梭到了民国,甚至更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
古老的民族孕育古老而悠久的文化,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在勤劳的中国人民的劳动和创造中产生和发展,它源于生活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汉字是表意文字,古代劳动人民在造字时,往往是根据与所造汉字相关的事物来表示汉字的意思。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搜集了大量有关汉字的资料,我们找的汉字也都与田铺大塆的一些实物相关,负责找汉字资料的团队成员们都仔细地整理相关内容,大家整理的资料里面不仅有配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的图片,还有相关的实物图片,这些内容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字蕴含的文化。
我在看了这些汉字之后,收获颇多。我对“臼”和“秉”字印象十分深刻,之前我是不知道“臼”是根据什么来造的,对它的意思也不了解,而且这个字我
平时见得也不多,用得更少了,我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只是觉得它不好写,写起来很别扭,但是通过成员们整理的资料我才知道,原来“臼”的字形像一个舂米用的石臼,上不封口是因为臼中有窝,字义为舂米器具。大概“臼”是古代常用器具,由“臼”发展出很多相关的汉字。舂米必须得有臼,所以“舂”中有“臼”。“舂”的字形上面是双手拿着杵,下面是臼,表示双手拿着棍把米捣碎。由臼还衍生出其它相关汉字,例如田铺大塆插秧的水田中偶有深坑,插秧的人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大塆人称之为hɑnkou,其字为“臽口”。“臽”上部是侧面的人形,下部是“臼”,正表示人掉进臼一样的坑里。了解了“臼”后,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是“秉”,以前写“秉”,从来都没有把它和禾苗联系在一起通过大家整理的资料才了解到“秉”字源于“禾”字最初像一株成熟了的谷子,上部下垂的一笔像沉甸甸的谷穗,中部像叶,下部像根,字的构造十分形象。“秉”表示一只手抓着一把禾苗的形象,因此字义指(手)拿着东西。 所以“秉烛夜游”,就是拿着蜡烛夜游。
看到这些汉字的意思之后,我觉得自己需要深刻反思,平时经常用的汉字只知道怎么写,而不去探寻它们的来源,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所以,以后要多了解和探寻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不忘中华文化之源。
(通讯员吴诗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73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