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在人民大众眼里是挖宝,在考古人眼中更是挖宝。即是挖宝,便要先寻宝,如何寻宝?这就是你们今天的任务。”7月11日清晨,柳根生老师在今天开工前给队员们开会时说道,“坑下刮壁,坑上探孔。”
所谓坑下刮壁,就是在探沟中对垂直土层剖面进行刮铲,去其表面浮土,显其庐山真面目。不同的土层土质土色包含物不同,年代也不同,对于田野派来说,必须要有耐心,挖一层,刮一层,如此循环,直至生土层。在太阳不是太毒辣的上午,队员们一字排开,一人一手铲,一人一区域,俯下身子、弯下腰间,一点一点地对探沟壁进行刮铲。土色杂、土质硬、有夯窝,这是夯土;土色青、土质软、有陶片,这多半是灰坑;土色均匀、土质适中、一层排开,这就是地层。任何蛛丝马迹都不放过,这是田野考古人的精神图腾,短短十几天,队员们显的得心应手。
坑上探孔,就是利用探铲来探测土层,铲子朝地下用力一戳,最深能到达地下八九米深,提出探铲后就会带出泥土,“通过土层的信息,可以了解地底有无文化堆积层,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凭借土层所显示的‘信息’基本就能确定文物点。”马三老师将读取土层信息形容为“让泥土讲话”。这项工作可说是体力值和经验值的双重考验。队员们顶着下午的炎炎烈日,一铲一铲地向下,伴随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汗水,同学们便和泥土来了场亲切的交谈。
一天下来,城墙的面貌,城墙的位置,会盟台的范围,一一浮现在同学眼前,接下来如何挖掘?从哪里开始?是泥土留给同学们的作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2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