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实践寻找安徽宣纸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作者:裘孙磊

说起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在甘肃天水发现的西汉墓穴放马滩汉墓中就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纸头。但是纸质比较粗糙,属于麻质纤维纸,并不是很适用于书写,并且技术年轻,造价昂贵,但是在东汉时期我国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纸质开始变得细腻,成本逐渐的降低。(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专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属为“蔡侯纸”。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前括号内引用百度)。接触过国画和书法的朋友都会被宣纸的细腻,薄以及它好的出奇的洇墨效果所折服。成为书写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要说起宣纸的由来故事还得从一座小城说起。

宣城,位于安徽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城,但是在国画、书法家的眼中这个城市有着他独特的色彩。要最好的笔的去湖州,要最好的章石要去寿山,要最好的砚要去歙县,要最好的纸当然要去宣城了。因此宣城赋予了中国传统书画用纸以一个新的名字——宣纸。

宣纸的年代,一直可以追述到东汉蔡伦的弟子孔丹,来到皖南开设纸厂。原料是当地常见的树种——青檀树,人们发现这种树的作出来的纸头颜色非常白,质地好。于是开始用这种树批量生产。

首先农民会把青檀树劈成丝,带到山坡上去晒。这是木头能够作出质量上乘的宣纸的必要保障。青檀树皮采下后,被运往石坡上晾晒风吹雨淋了六个月后,杂志几乎完全分解,留下纯粹的植物纤维。这也是宣纸为什么可以长久保持而不会变质的很重要的原因。

据资料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红星造纸厂斥资2000万想要将宣纸的制作简化机械化。但是使用者却明显的感觉到这种机械纸和手工纸之间的差距,所以到了机械生产高度繁荣的今天,宣纸的每一步制作还是非常依赖人工,尤其是在捞纸过程中,机器制作无法完成第二帘水补浆的工序,造出来的纸洇墨效果不佳,补浆需要捞纸艺人用自己的经验控制纸头的厚薄。这道工序让宣纸有了更加好的质感。和洇墨的性能。适合国画的绘画和书法的书写,千百年来手宣城的宣纸广受书法绘画家的喜爱。这也是因为国画书法是非常感性的艺术形式,这种感性的制作给予了使用者一种良好的感觉。

当然,虽然捞纸是最核心的技术(最挣钱)但是捞纸却是一道非常苦累的工序,据我们的捞纸师傅说就算有更多道报酬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从事这个工作,捞纸工需要早起晚归,并且长时间在水里捞纸和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手部的溃烂会非常严重。在国营红星造纸厂还有规定每一名捞纸工人必须每天捞纸1000张才算一个工期,所以在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要求下这个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每年有多少青年来到纸厂,又有多少人默默的退了出去。

当然一张宣纸的好坏也有他的检验标准,首先是检验员的严格要求,“检验员的火眼金睛永远能够看到你看不到的毛病”捞纸工师傅这么说。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使用者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型的纸厂在定时会邀请一些书画家来参观和使用宣纸。

宣纸的种类繁多,宣纸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宣纸原纸和加工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熟宣,按原料占比可分为棉料、净皮和特净,按厚度可分为单宣和夹层,按纸纹路可分为单丝路、多丝路、罗纹、龟纹等。其中生宣纸和熟宣纸在生活中往往会有创作用途的区分,比如工笔画一般会用熟宣,写楷书行书会用半生熟,而写粗旷的张迁碑这样的隶书以及石鼓文这样大篆时往往会拿生宣纸来写。那么生宣纸和熟宣纸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是刷明胶这一个步骤,生宣纸几乎是没有添加剂的,而熟宣纸需要在生宣纸的基础上添加明胶来减少它的洇墨性,适宜画一些精细的画。

当然除了质量上成之外,安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明清徽商在中国的活动很有效的让宣城的宣纸走向全国各地,有了自己的口碑和名气。但宣纸在随着自来水笔、铅笔和其他书写工具的大量代替毛笔使用后,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除了学国画和书法之外没有多少人会去接触这个比普通纸贵得多,并且不适宜除毛笔之外其他书写工具书写的纸。但是出了历史意义之外,宣纸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和特点。它的颜色带着自然的淡黄色,给人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给人稳定安和的感觉。宣纸朴素中带着高贵,而高贵中无时不刻的散发着可贵的平凡。宣纸虽然有非常强的手工依赖,但是在我们这个物质资源充足的时代,对手工的追求又慢慢的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并且对手工的依赖造就了宣纸非常安全的特点,没有任何污染和添加。契合了我们当今社会所追求的安全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宣纸会再次以崭新的姿态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63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愉快的一天支教

支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它使我有机会去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宝贵的时光。这段经历带给我很多感悟和启示。首先,支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美好的支教一天

今天是支教的第二十五天,今天没我的课,但是我还是很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有四五年级的甲骨文汇报演出,第一节是班会课,不需要我去,所以我就洗了头,洗完头我就去学校了,先看了四五……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充实的支教一天

早上七点半,伴随着蝉鸣、小朋友们的嬉戏声、同伴们的洗漱声以及透过窗户倾洒下来的阳光,我从床上醒来,醒了之后立马的穿上衣服然后出去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吃了张煎饼又喝了杯牛奶就……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诚心诚意,育人育己

正心诚意,育人育己支教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奉献,更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洗礼。在我这一段时间的支教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正心诚意,育人育己”这句古训的真谛。首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了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这句简洁而又深刻的话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信念:只要我们有梦想,不论目标有多大,只要我们勇敢去追逐,就能够实现它。作为一名支教者,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支……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有爱的支教

今天睡得晚,不知道为啥失眠了,就是睡不着,看催眠视频也睡不着,过了好久差不多在两点多的时候才睡着,但是我起的还蛮早的,因为我今天上午满课,第一节去了四年级上课,因为快结束了……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惬意的支教生活

今天有事没课的一天,今天就赖了一会床,大概八点半的时候起来了,起来之后就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就去学校了,我先去了五年级,去听了传统文化的课,王老师讲的传统文化的课很丰富也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在支教的日子里,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们如何努力追逐梦想,点亮自己的未来。这些孩子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有些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些则面临着社会问题和家庭困境。……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校园集市
一、团队建设可以明确团队的目标,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共同面对问题时更好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配合,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二、户外拓展…
我真的是一个王子
我真的是一个王子小黑是一只池塘里的小青蛙,和池塘里所有的小青蛙一样,有着深绿色的皮肤,会唱“呱呱呱”的歌,不过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只小青蛙,他总是对其他青蛙们说:“我不是一只普通的青蛙,我是一…
第十四届关爱在行动支教队招新
(通讯员郑亚洲丁一哲)“关爱在行动”的队员们在理学院209教室召开了有关暑期社会实践的宣讲会。会议由队长尹鑫和舒孝美主持。尽管外面下着大雨,天气也比较寒冷,但是仍然有许多同学克服困难,来到了宣讲现…
我的书与面包之争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书”与“面包”之争伴随我的有生以来。如果说我的有生以来中有那么一次最接近死亡,那么我的“书”与“面包”给予了我重生。Ø我的童年,我与面包从小我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之中,…
读《红楼梦》,思人性
小时候算读过一次《红楼梦》,白话的有插图的那种。还有就是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开课后我重新读了《红楼梦》。请宽恕我无法用一两句话很好的表达我的想法,但是无疑是非常触动的,我读过很多书但…
读《红楼梦》,思人性事….
读《红楼梦》,思人性事小时候算读过一次《红楼梦》,白话的有插图的那种。还有就是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开课后我重新读了《红楼梦》。请宽恕我无法用一两句话很好的表达我的想法,但是无疑是非常…
韶山行: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作者:韩千乾、谢海威)王晓宇,一位19级土木工程一班的幽默学长,来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安徽古城——合肥。他诙谐风趣的性格,积极乐观的态度,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其独特的魅力。50公里的路程,持续行走…
走过漫漫韶山路 体会浓浓长征情
(作者:朱人杰、郝成楠)为传承长征精神,贯彻革命意志,湘潭大学举办了徒步韶山行的活动,从湘大南门一路步行至韶山,五十多公里的路程,风雨兼程彻夜的行走,这是一场对体力与毅力有着双重考验的活动。面…
李思潮:军训的教官,人生的引者
有着矫健的身躯,喊着响亮的口号,一双有神的眼睛,仿佛可以抓到任何一次新生偷懒的瞬间。这是大多数学员对四营军训教官、湘潭大学国旗卫队护旗手李思潮教官的初印象。在训练中,李教官清脆响亮的向右转、向…
王志全:军旅成为一段特别的记忆
(作者:向荣)穿着朴素,皮肤黝黑,脸上藏着一道道岁月的沟壑,眼珠又黑又亮,任谁看都只觉得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但不是谁都能看出那憨厚的面孔下透露出的一丝当年为兵的勇敢和机敏,这就是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