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故宫,其实很平常。平常的故宫里,每个角角落落,每个分分秒秒,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任何时刻,任何角度,无处不在的美。”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在回答他心中的故宫形象时如此说道。
然而他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名基层民警,更是一位“蜗居”在小城里的古建筑摄影师。他与古建筑产生的情结,有太多道不尽的故事……这位小城摄影师,通过细腻摄影,用匠心筑起了心中伟大的梦想。
从民警到摄影师的华丽转身
第一次与苏先生见面的人都会问道“苏唐诗”是他的真名吗?他总是乐呵呵地回答道:“是真名,老爷子给起的。”苏唐诗和蔼可亲的性格使得他与旁人十分亲近,也扩大了自己的人脉圈。
苏唐诗,人如其名,身上拥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气息。他的父亲苏雨才热衷于写字作画,哥哥苏新诗则对于摄影颇有研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苏唐诗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着父亲与哥哥学习了不少知识,这也是他与摄影结缘的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苏唐诗就读于警校,负责拍摄刑事勘察的照片。在警校中,他学会了许多关于摄像的技术。毕业后在基层工作中,参加现场勘察工作需要十分细腻,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也使他具备了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这对于他成为一名古建筑摄影师也有极大的帮助。他也常言:“凡事要追求极致、追求完美,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2006年,苏唐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台相机,他便开始专心投入到摄影学习上。他拍照片,从家门口开始。拍摄家乡公园湖里的水鸟,他赶早起床,每天凌晨在寒风中蹲守,两三个小时才能拍摄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为了拍摄到黄河故道的晨雾,他在天未亮时就开车前往黄河故道,而天亮时又要驾车赶往工作基地。反反复复几年来,才完成了黄河故道湿地主题的拍摄。
“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一点儿也不后悔。热爱当下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在被问及“对于没有早点选择古建筑摄影师这个职业会感到后悔吗”的问题时,他表示,在公安工作的几年里,反而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这对他摄像技术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
“2010年那时候我作为包村民警,连续几年下乡。”让苏唐诗记忆深刻的一次拍照经历是那次为上千个6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肖像。此次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拍照技艺,而且拉近了他与农村百姓的距离。“原来爱好可以更好地帮助工作。”对于以后的刑事咨询,他觉得这次拍照经历十分有帮助。
从基层民警转身变成古建筑摄影师,苏唐诗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也得到了许多贵人的帮助,他的摄影之路顺风顺水。
“爱古建筑,爱得无法自拔”
在所有类型的摄影中,苏唐诗唯独钟爱古建筑。“古建筑的美是无法用言语去表达的,拍摄古建能让我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和激起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苏唐诗爱上了古建筑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道教宫殿式建筑永乐宫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地方他都去拍摄过。
2015年,他与家人一同前往山陕甘会馆游玩,他深深地被眼前独特的建筑景象所吸引了。眼前“庙馆合一”的建筑,风格明显,韵致高雅,无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建筑呈现出的不同雕刻技术,都使他十分着迷,从早上拍到了下午。
太阳即将落山,会馆即将关闭。他想着夕阳西下拍摄的古建筑一定会有不同的风采,在与会馆管理员的一番商量下,他又走进会馆继续拍摄。夜幕降临,他还不愿离去,想着“等会月光洒下的古建筑一定更美”,中途管理员多次劝他离开,甚至放言“要放狗出来撵人”,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接下去的时间里,他开始阅读大量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专业书籍,并不断学习相关的摄影技巧,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不管走到哪儿我都要认真拍摄,每次拍摄都要带着问题去拍摄。”
“我已经去过全国各地拍摄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古建筑了”他去云南拍古城,去避暑山庄拍古亭,去广东顺德清晖园拍摄园林。他来到承德普佑寺观察汉式建筑,也去布达拉宫拍摄过。在不知不觉中,苏唐诗积累下了许多拍摄古建筑的技巧。
在2015年夺得“雪花纯生,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年度总冠军后,他对自己的摄影作品更加地有信心。苏唐诗认为:“拍摄古建筑既要重道,又要重术。既要有形式,也要有内容。”他一边拍摄一边总结,也出版了自己所著的摄影书籍。
“我拍得还不够好”
从投身摄影行业到如今,苏唐诗的古建筑摄影作品已经夺得了30余项奖项,更有多幅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荣获大奖。建筑摄影权威林铭述对此表示十分惊叹:“一位最业余的摄影师,却拍出了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
在了解到北京故宫的巍峨壮大和古建筑的美妙之处,苏唐诗蹲拍故宫六年,拍下了三万多张故宫的绝美照片。苏唐诗相机下的故宫,不是冰冷的,也不失温暖与格调,故宫像被赋予了生命与灵魂一样,与人们的生活贴近。
而当他从3万多张照片中层层筛选出148张作品,集结成《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作品集时,故宫前院长单霁翔更是为这位素未谋面的古建筑摄影师亲自作序,写下自己的寄语。
虽然自己的作品收到了无数人的夸赞,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苏唐诗仍表示自己“拍得还不够好”。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他也陷入了迷茫,甚至觉得“找不到自我”,感到不知所措,对于未来的创作失去了方向感。
后来,在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的郑伟杰老师沟通时,郑伟杰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你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想的越多,你越容易失去自我。”从此之后,苏唐诗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活在当下,未来可期”他对自己说道。
“我拍得还不够好”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促使他不断进步的动力。
用光影传承起中华文化
苏唐诗镜头下的古建筑在一光一影中展现着千千万万筑造者的匠心,他用镜头带我们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不断变迁与更迭。他坚定地选择了古建筑摄影师这个职业,树立起了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曾对苏唐诗的作品评价道:“苏唐诗的镜头描画了不一般的建筑之美,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得起久久品味。”
作为一名古建筑摄影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摄影师,苏唐诗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专注于古建筑摄影行业,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所谓的荣誉与奖项,他表示:“通过古建筑作品的广泛传播,树立起中华人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才是我真正想做的,而不只是为了荣誉而战。”
除去拍摄古建筑作品外,苏唐诗还经常开展公益讲座,将自己的摄影心得、技巧分享给所有热爱古建筑摄影的人们。他认为:“中国古建筑摄影的核心理念就是传承,最好的传承就是让更多的爱好者投入到摄影中来。”
对于接下来的挑战,苏唐诗表示会将自己的拍摄风格,慢慢地从写意转移到写实上,突破自己原有的风格,也进一步地把自己的摄影作品与文献价值挂钩,让自己的作品发挥最大的用处,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目前,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古建或是古建部件正在面临着被人们四处倒卖的问题,一些古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面貌,文化传承也从此中断。许多不法分子更是对古建筑进行易地迁建,践踏了人们心目中的“文化记忆”。
对此,苏唐诗则说道:“我会继续不停地关注与拍摄古建筑,从古建筑的匠心中,不断汲取摄影艺术的匠心。并引领更多的人们走上爱上古建筑摄影,一并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尽一份摄影人的赤子之心。”
古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鼓励并期待有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加入古建筑摄影这个行业。用光影传承与延续中国古建文化,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让先人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也才能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建筑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6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