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
五水共治,杭州市拱墅区树新风
杭州市的拱墅因河而名、因河而兴。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区内共有河道62条,总长117公里,水域面积303万平方米。
曾经的拱墅,作为老工业区、仓储区和运河航道的主承载区,许多河道变得黑、脏、臭,生态环境一度黯然失色。
2013年,杭州市拱墅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开启“五水共治”的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转眼三年过去,拱墅区的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自2016年以来,拱墅区已经连续开展三次“无盲点、无漏洞、无缝隙、全覆盖”的清水拉网专项行动。2017年,拱墅治水又开启了新的征程——计划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共安排工程项目108个,消除省控半山桥断面1个,消除劣Ⅴ类小微水体30条,水质提升河道26条,全力打造江南水乡秀美之区。
运河河畔,身体力行争做“五水共治”践行者
此次实践队伍主要是由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二学生组成,团队共计10人。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感受京杭大运河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之后又奔赴拱宸桥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与拱墅区的工作人员接洽。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对拱墅区的整体布局和河道的布局有了初步了解。团队成员对拱宸桥两岸的河道进行了仔细地探查。在探查过程中发现,拱宸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河道卫生总体情况良好,但是水面上依然有漂浮着的食品袋。同时,团队成员对在拱宸桥下休息的居民和来往的游客进行了采访,他们纷纷表示对在河道两岸随手丢弃烟头个垃圾的行为的深恶痛绝,并对拱墅区的五水共治成果给予了肯定和认同。
探查完河道之后,团队成员分成三组,分别前往后横港河、红旗河排灌站以及登云路小河里口的连通港进行调研。
曾是明星河道的后横港河,受上下游水质影响,河道水质时好时坏。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生态治理、水下森林打造等措施,所有河道实施“一河一方案”,对阵下药开清单。治理好一条河道,放开一条河道,最终实现整个片区的水质提升。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后横港河河段的施工人员将河道暂时截断,用钢筋扎出了水闸的框架——这是新建的闸站,控制进出片区的水量,同时“包”住一段河道,形成带有净水剂的沉淀池。这种净水剂大多用在自来水处理中,投入水中后,会凝固水中的小颗粒,让杂质沉淀下来。从上游跨区而来的水先在这里沉淀,再经过种植了“水下森林”的河道,再过滤一次水质,等河水清澈达标了,再放闸流向该片区。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投放净水剂,投放量多少,都由电脑控制,根据实时监测的水质调整状态。
傍晚时分,团队成员再次集合来到了拱墅区“五水共治”重点治理的半山社区进行五水共治的宣传。此次活动充分响应了浙江省政府“剿灭劣V类水”的工作部署,积极的践行了广大青年团员在“五水共治”中的先锋表率作用,同时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
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1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