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月23日电(通讯员 李络欣)湖北医药学院全科医学院医心拓乡实践队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已经接近尾声,2021年2月23日,队员们再次走进水西村,亲身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种种变化。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不应该仅仅只是给村民们盖房子、补助资金,更应该使村民们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教会他们生活和发展的方法,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从根源上摆脱贫困。
据村民们介绍,水西村曾经有大片的荒地未开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村民们开始垦荒种植桂花树。为了保证树苗的存活率,政府还专门组织农技培训,村民送去种养知识。如何挖坑、立根、回填土壤,如何浇灌等一些列栽培专业技术让村民们听得明明白白。从原来的寸草不生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每到秋季处处都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人们用自己的双手致富,渐渐脱离贫困的队伍;同时大家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大大提高。为农户种树,是水西村着眼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举措。美化乡村的同时给村民带来收入,还能将整个水西村打造成为大花园、大果园,助推全乡村旅游发展。
”政府为老百姓种树,我们都很高兴。”村支书俞书记说。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帮扶,村里有了很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修的房子更漂亮了,通村路、串户路都打通、硬化了,路灯也在房前屋后竖了起来,“家家户户种上花树和果树,整个村子焕然一新。除了帮农户种树以外,政府也在一些空闲的土地上种树。“所有乡镇都致力于把水西村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乡村成了大家回归的地方,不少村民打算用农家乐的方式接待游客。
图为村民们养殖生猪
除了种植树木,村民们还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始养殖业。投放饲料、更换水、清里圈舍,村民们的日子因为养猪而忙碌起来;猪肉一直是市场刚需,这也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如果把它们养起来,几年下来就能彻底摆脱贫困,而且还有贷款政策,鼓励村民们扩大养殖规模,做到真正的永久性脱贫。
水西村的“脱贫之星”王宗菊就是靠养殖业摆脱贫困。2016年村委会根据王宗菊家里的实际情况,给她发放5000元的种养奖励资金,加上自身一万元的借贷金,王宗菊扩大了她的养殖规模,慢慢将后山变成自己的养殖场;每天清晨将牛羊赶上山,晚上再将它们赶回来;白天依然勤劳地更重着别家撂荒的5亩多地。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辛勤种地,自学养殖技术,加上国家政策支持,村里帮忙收购销售,打通销售渠道,仅一年的时间,王宗菊家不仅还清了一万多元的债务,还净收入3万多元。成功脱贫后,她被评为全区的“脱贫之星”。“在我最痛苦无助的时候,扶贫干部耐心讲解有关扶贫政策,热心帮助解决我家的实际困难;不仅使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也增强了脱贫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积极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还给我讲解了许多养殖方法,并着力争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王宗菊笑着向队员们说道。
如今水西村很多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养殖技术,有了脱贫的产业,能够自力更生,家庭年收入也稳定增加,村民们的愿望是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学习文化知识,不时向镇上的技术员了解种养技术。虽然村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凭借勤学好问、刚毅坚强的品质使自主脱贫成为一种风气。大家明白,贫困户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更不能“争穷比苦、躺着当低保户”,脱贫路上要相信党和政府,更要摆脱思想上的“贫”;只要踏踏实实勤劳苦干,每个人都能脱离贫困。
队员们惊讶于水西村的巨大变化,便询问村支书俞书记。在俞书记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水西村近几年来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几点:垃圾处理集中化、学校翻新、给贫困户建新房、新建卫生室、修公路;“如今村里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我希望能有学成归来愿意留在家乡,为我们村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乡村振兴的重担需要有更年轻有力的肩膀。”面对镜头,俞书记这样说道。当谈到对广大青年人的寄语,他表示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人生目标,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水西村的村民们抱着建设美丽乡村的理想,特色种养结合,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那精彩一笔。
图为队员采访王宗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10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