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现存问题的调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童宝才、李玲、魏旭、陈婷婷、韦抒雨
摘要:近年来,农村每年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可以说是环境保护的根本,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而实现农村垃圾的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调研小组以家乡所在地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及数据分析,深切反映基层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不足:1、整体的环保意识薄弱;2、生活垃圾处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4、基本技术支撑不足;5、可用垃圾回收率低;6、居民参与度不高;7、废旧垃圾未及时处理等问题。提出结合国家政策和现实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意见:1、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制度,构建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2、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政府监管作用,倒闭责任落实;3、加大资金投入,以基础设施为基础,人才技术为关键;4、加大宣传力度,融合乡土,转变治理主体。调研小组将所发现的问题及建议意见发送至当地政府官网,为其决策提供相关依据,促进农村居住环境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农村经济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脚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乡村环境保护、问题、解决方案
事实上,农村垃圾处理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就农村垃圾处理现状上,在早期,王俊起、王友斌、李筱革、薛金荣、张艳红(2004)在对上海、青海等地农村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农村垃圾的排放,大多是无序的,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突出的[2];同样的姚伟,曲晓光,李洪兴,付彦芬(2009)在对31个省市乡村的调研中发现,在农村生活垃圾的对方方式中,随意堆放的占36.72%,收集堆放的占63.28%[3]。而在城乡一体化的如今,韩智勇、费勇强、刘丹、旦增、张嵛、施国中、王加雷、谢燕华 (2017)对云南、贵州等省的59村的调研中发现,我国农村垃圾组成相比于城市,具有低厨余、低金属、高灰土的特点。[4]对于这些现状,很多学者给出了相应的建议,郑凤娇(2013)对于农村垃圾的收集提出了“一氹两池三桶四筐”的垃圾处理方式,同时建立“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的回收站统一管理原则[5],之后赵霞(2016)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解决布局,宏观层面上,彻底扭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中观层面上,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机制;在微观层面上,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尽快提高农民的环保文明观念和民主参与意识的。[6]
纵观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学者也在不断地研究中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本文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通过社会调研和访谈,就现如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些问题,提供自己的一份建议和方案,同时也让大家了解现在农村人民的感受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所存在的问题,给想要更深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份有效的数据,早日使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整体的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农村环保教育工作做的比较少,大部分农村居民环保受教育不够,对环保了解比较少,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大部分较低。在农村,很多居民还是习惯于把垃圾倾倒于河里、路边、树旁,有些居民甚至就地把垃圾焚烧。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不知道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和无害、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等的区别,都将垃圾一起扔掉。整体的环保意识薄弱是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生活垃圾处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
当前,各地政府部门开展多次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活动,但是这种“运动式”的活动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目前,较适合我国发展的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环境保护法》没有专门的条款规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特别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7]但是只有极少的地方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近年来,政府确定了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为主的管理体系,其中涉及多个部门,关于垃圾处理的管理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各部分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工作难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完整的监督体系,出现监督不到位,无法进行合理的管理,进一步导致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现在的制度下,农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资金有限。乡镇一级财政收入有限,很少向农村拨专款整治环境卫生,垃圾处理这块的经济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垃圾处理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靠一次性国家补助,这样就达不到长期有效的结果,进而垃圾处理问题就得不到彻底解决。
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较低,只有部分旅游地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农村地区这块重视程度很低,市场投入也是造成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环卫基础设施只有垃圾桶而且没有做到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垃圾桶、垃圾桶数量非常不足,同时缺乏专门的清运车辆和垃圾分类车辆。
(四)基本技术支撑不足
农村垃圾处理是需要专业的规划、建设、维护的,国家已经制定操作规范,但是农村在实践的时候,缺乏基本的技术支撑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各地也很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管理的相关培训,导致技术应用不合理、二次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农村保洁人员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垃圾清运、分类等重要工作,但是现在农村大部分保洁人员学历低、素质低、年龄高,而且保洁员待遇较低,大部分都是兼职。没有专业的保洁人员,大大降低了垃圾清运和垃圾分类的质量。
(五)可用垃圾回收率低
[8]现阶段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垃圾数量少,富裕地区垃圾相对量多。农村地区有机垃圾和可回收物占比较高,可是在农村垃圾分类观念较低,大部分居民是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就算进行分类了垃圾清运的时候垃圾也是混合在一起被拉走,这就导致了农村垃圾分类困难且有用垃圾再被利用的几率很低。
(六)居民参与度不高
垃圾处理这项工作,上级指令性任务较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包干推进,表面工作较多,居民没有主动参与到垃圾处理这项工作中,就会出现随意丢弃化肥包装袋、农药瓶,随地丢垃圾等现象,甚至出现了“干部干,居民看”的现象,居民积极主动性不足,居民主体意识没有发挥,[9]导致边污染边治理,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
(七)废旧垃圾未及时处理
在河沟、田地等地方仍有以前扔掉但未处理的垃圾,没有设置专门的规定来处理这些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处置,它们只能靠环境的自动降解能力降解,自所需时间长,还会产生臭水、有害气体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对环境影响很大。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制度,构建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借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环保政策,各部门各基层根据实地情况,建立完善保洁制度,规范长效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垃圾分类示范区、示范镇、示范乡,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政策,完善垃圾处理管理治理政策,以政策统筹严格后续追踪,将长效化垃圾治理纳入到工作规划以及考核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场的主体作用以及农村居民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基层部门的保洁队伍的建设,充分认识到生活垃圾处理不仅仅是终端的处理问题,更应该认识到是来自农村群众的源头生活生产方式的问题,结合扶贫经验,设立相关岗位,带动当地就业,鼓励就地消纳,确保乡村的垃圾处理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政府监管作用,倒逼责任落实
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实现管理部门协同高效化
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部门,构建发展规划,实现各部门间协同高效运行,明细职责分工;设立专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信息资源库,实行数字管理,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交互畅通,相互配合,减少复杂手续与审批程序,助推政策快速落地;设立信息畅通渠道,让广大农村居民发挥监督作用,完善举报体系,充分考虑为民便民利民工作准则;设立生活垃圾处理媒体专栏,实时报道处理效果,处理问题,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2、点面结合,分散管理,集中处理
继续“户集、村收、镇转运”管理模式,持续完善“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的管理方式;重点抓治,尝试推行包户包组村委责任制度,分级分管监督实施,处理效果挂钩绩效,明细奖惩措施;杜绝基层政府结构功能缺失,组织区县村户抢抓,深入贯彻方针政策,避免短期化、悬浮式执行,严防落实不下去,反映不上来。
3、严抓落实,杜绝数量化指标评判
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村规民约,划分区域治理,实行生活垃圾有偿处理措施,加大惩处力度,细化责任落实,分户分级评治;设立农村生活垃圾单项考核,制定日常巡查评比制度,制定长期评比计划,组建考核评比小组,加强村委、基层群众之间的沟通,对农村居民房屋前后,农家庭院进行评分,设立一定奖牌奖状,并适当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杜绝数量化指标,严防形式化、应付检查式管理,杜绝面子工程,深入农村,合理有效配置基础设施,做好审查复查工作;坚持十佳十差乡镇考核办法,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及时公示,倒闭责任落实。
4、建立实施反馈调整机制
各基层政府设立生活垃圾处理计划目标,加强各地各基层生活垃圾处理督察小组的建设,坚持明察暗访,制定详细的督察办法和督察计划,深入群众、深入地方,定期不定点抽查排查,按照发现一处处理一处的原则,设立问题整改台账,及时开出交办函,从上到下督促实施,从下到上整改调整。
(三)加大资金投入,以基础设施为基础、人才技术为关键
1、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支撑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加大各基层各部门财政支持;利用社会资本,联合环保机构,企业部门,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捐赠助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提高垃圾能源利用率,变废为宝,补贴财务支出,联合企业驻乡驻镇,减少运输成本;因地制宜对当地居民收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分时段分区域调整费用收纳。
2、完善硬件设施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健全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体系,综合考虑地形、居民分布情况等增加垃圾箱配备,适当增加招募垃圾清理人员,增加清收频率;进一步完善各地各基层的垃圾焚烧场、中转站等垃圾处理站的建设。
3、引人才,引技术
构建示范体系,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推进垃圾处理新技术,建设示范基地,推进新技术落地生根,结合社会企业机构效能,助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有效解决。
(四)加大宣传力度,融合乡土文化,转变治理主体
1、融合乡土,明细奖惩,转变治理主体,自我参与
通过签订责任书与承诺书,转变治理主体,规范农村居民责任落实,进一步深入发展门前三包,责任地三包,采取积分制,明细奖惩措施,形成自我参与,村委督促的格局;开展基层生活垃圾处理经验交流会,利用重大节日深入农村开展党日团日志愿者活动,沿街、沿河沿小路等深度清理长时间搁置还未清理的垃圾,持续推进农村的人居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利用好村长权威带头作用,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自觉守礼懂规矩受人尊敬的乡土风气。
2、充分宣传,建立动态信息体系
改变以往公告示人,张贴单一标语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好大喇叭,小板报,在各村各组设立信息公开栏,张贴评比结果,宣传海报,在个人认知、他人告知、政府通知、村委公知四个途径下功夫;要求基层政府干部深入群众交谈,留好交谈录音,做好交谈记录;以生活垃圾处理设备使用率,清理效果,管理满意度,监督宣传效果等为指标获取村民的态度看法,调整资源配置;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村民大会的议题,定期召开,鼓励村民发表个人看法,公开批评不配合行为,赞扬自觉意识高,处理效果好等行为,定期总结,及时反馈,做好复盘工作;充分利用好手机通讯平台,及时通知及时告知建立线上互动平台。
[1]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 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Z]2015-11-13
[2] 王俊起、王友斌、李筱革、薛金荣、张艳红. 乡镇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现状.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11第3卷第4期:202-205
[3] 姚伟,曲晓光,李洪兴,付彦芬. 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1第26卷第1期:10-12
[4] 韩智勇、费勇强、刘丹、旦增、张嵛、施国中、王加雷、谢燕华,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物理特性分析及处理建议,农业工程学报.2018(8):1-14
[5] 郑凤娇.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研究. 吉首大学学报2013-5第34卷第3期:52-56
[6] 赵霞. 农村人居环境: 现状、问题及对策.河北学刊2016-1第36卷第1期:121-125
[7] 胡洋,仲璐,王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和问题浅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9,27(06):64-67.
[8] 门金轲.中部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11):59-61.
[9] 李何斌.关于某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05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