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以黄河文化为线索让广大团员青年走近黄河了解黄河文化落实团省委开展万名大学生“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的具体部署。我院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研交项目在院团委的领导下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河小文”项目分三个环节进行项目动员、实地实践、研学交流总结考虑到当下疫情防控情况的需要以及大学生有限的经济能力团委老师张艳指出了“要把实践项目进行分散放在各个成员所在的市区而不是全部聚集在一起进行”的工作重点。”
在组长李雪婷的带领下,郑州小组于2月5日下午两点到郑州非遗文化馆进行实地考察,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郑州市中原路与嵩山路交叉口南200米路西,免费参观,全年开放,囊括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展示、制作表演、收藏培训、体验传习等,集中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首选之地,是郑州市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在这样极具与历史文化氛围的文化馆内进行实地考察,使小组所有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感。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抹红色庄重镌刻在文化馆的外墙上,文化馆内我们参观了布老虎、牛皮鼓跐鼓技艺、洛阳牡丹瓷、少林功夫等多项具有代表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终,小队选择了剪纸、棠溪宝剑、汝瓷、钧瓷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对象。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等。剪纸艺术遗产先后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棠溪宝剑是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诞生于春秋初期,已有2700年的历史。 棠溪宝剑的冶炼铸剑绝技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失传,后于1986年再现人间并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也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后代存世的汝瓷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Foundation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钧瓷,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1]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2003年07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这四种非遗及具有代表性,剪纸文化在最近浪潮中被韩国人企图据为己有,虽然已被申遗,但仍要重视文化输出,棠溪宝剑身为中国九大名剑之首,但其知名度在不是这方面爱好者青年人的认知度仍不高,汝瓷和钧瓷的问题则是文物流失问题,年青一代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下午五点,郑州非遗文化馆的实地考察活动正式结束,小组在郑州非遗文化馆前合影留念并领略到非遗文化的厚重,同时也意识到我们年青一代肩上的重任。我们应该保护好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学习并继承其中包含的优秀民族精神,为成为能够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而不懈的努力奋斗。
审核:李雪婷 王卓
指导老师:张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01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