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开展“探寻非遗脉搏——天津麻花”实践活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千百年来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探寻任何种类的非遗文化不可遗漏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走进生活,才能领略文化的魅力;只有从基层开始,才能更好把握非遗脉搏。在此系列活动中,我们便从基层出发,以“吃”作为本次活动的第一站,而“天津麻花”便成为了此次活动的第一站中。
队员们在收到将要展开的活动主题后,立刻展开线上讨论。首先,我们针对什么是非遗,身边有什么非遗,要怎样对待非遗以及如何让其更好传承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最后,由此次讨论我们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使我们更清楚在我们队员自己深刻了解非遗内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广泛宣传,让身边人了解,甚至让全社会熟悉从而将其弘扬的重要性。
在完成有关非遗的问题后,我们又针对此次活动的主题:天津麻花展开了深入讨论。天津桂发祥麻花与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为“天津三绝”。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它的发祥地就在如今天津河西区东楼十八街一带,所以俗称“十八街麻花”。当时,在海河西侧的东楼村十八街处,有个精明利落的生意人刘老八,出身面点世家,深得祖上真传,身怀面点绝技,尤其他炸的麻花备受欢迎。小铺字号被唤作“桂发祥”,因地处“十八街”,故而得名“十八街麻花”。自此“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久负盛名。天津桂发祥麻花不同于一般的麻花。每个桂发祥麻花中心夹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红丝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锦馅酥条。现在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中华名小吃,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不仅是天津的著名食品代表,更是一代人的回忆的代表。因此,它对于很多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申遗成功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世界对于中国基层百姓于食物制作技艺的喜爱以及认可。
在线上会议后队员们走进天津麻花的制作现场,领略了一种非遗食品的制作过程,并从中品悟出其中所寄托的人民的思想内核以及食品于国人的重要意义。同时,队员们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周边人作出对非遗相关知识的调查。
通过本次活动,队员们从“吃”这一基础出发,不但领悟到了非遗文化内核,还将其以自己的形式让周边人了解、熟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