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亮点,由于人们对美的定义瞬息万变,衣服更新迭代速度超快,快时尚的时装消费理念成为衣物污染的始作俑者。人们追求时髦,光鲜亮丽,因此就有大量废旧衣物出现。城市中,就有专门从事旧衣回收的组织,将原本废旧衣物,捐赠给有需求的人。在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则催生出收购旧衣服的商贩。该类商贩将原本无用衣物,变成有用衣物,推动旧衣物资源的流动。
绿动不息实践团于2月2日走访了位于德州市的一间个体的旧衣回收站点。负责衣物回收的是李奶奶,最初选择进行旧衣服的再售卖和改造工作的原因并非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因为儿女和孙子孙女的旧衣数量较多且状态较好,实在是弃之可惜,于是将收集上来的衣物经过洗涤后再拉到集市上以较低的价格进行售卖,或者将衣物绞碎成布条制成鞋垫再卖。随着旧衣回收业务的进行,又有大量衣物流入李奶奶的回收站点,大部分来自于亲戚朋友穿旧穿小的衣服,成本极低,再以较低的价格进行售卖,因此盈利方式为薄利多销。洗涤好的旧衣拉到集市上再卖,受众为相对低收入人群或者以布料需求为主购买旧衣服的人。李奶奶说,旧衣服的成本极低,所以卖价也很低,有的种地的农民需要捆树的布条就会来这里买上一包裤子,自己到家在撕成布条用。旧衣服的用途很多,有些衣服色彩好款式也好,即使是二手,拉到集市上卖,来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对于比较破旧但布料合适的衣服就制成鞋垫。李奶奶给我们看了她做鞋垫的缝纫机和一捆已经做好的鞋垫,一只鞋垫可能有来自不同衣服上的料子。售价也便宜,买的多的就更便宜一些。说是旧衣,但不仅仅限于衣服,其实还包括鞋帽饰品,都是回收上来的。
问到盈利情况时,李奶奶摆摆手说是规模小、卖的便宜,挣不多,但孙子孙女的零花钱还是绰绰有余。她本来起意卖这些旧衣服就是因为看着小辈们衣服更迭的快,如果白白扔了还是可惜,所以才操此业,况且待在家里也沾闲,找个买卖也让自己忙一忙。她看着本该沦落成垃圾的旧衣旧鞋能物有所用、重新焕发生机也很有成就感。现在的年轻人追求好看、追求时尚却往往忽视了节俭。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年购买约10件新衣,其中3~5件衣物会被丢弃。尽管每年被丢弃的衣物约有5×108t万吨,但回收率却不到10%。为了合理利用居民淘汰的旧衣服,避免过多资源浪费,很多社区里都设有“旧衣回收箱”。然而其利用状况并不理想。在一些小区,经常会发现旧衣回收箱被设置于角落里,鲜少有人“光顾”。旧衣回收箱的设置出发点是好的,可以达到合理利用闲置资源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旧衣回收箱在小区内成了“摆设”,这一情况亟待改变。旧衣物回收体系亟待完善。应尽快制定废旧纺织品分类标准、回收标准,以及再生产品质量标准;通过构建产业化、规模化回收体系,降低回收成本。同时,对参与回收的公益组织和企业给予业务指导,使得公益性回收有序规范。可以建立旧衣物回收公示制度,保证捐赠财产可以物尽其用、及时反馈,提升市民参与感与积极性。
“垃圾是被错放的资源。”实践团经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垃圾分类以及资源环保依然存在着意识不足等问题,将自己置身于环保事业之外。只有建立起“过度消费才是导致浪费的元凶”这一认知才能不让“环保”成为“消费”的借口。这次实践过程中队伍成员主要讲目光聚焦于服装方面所造成的浪费和闲置,发现随着人们对“美”越来越高要求的标准,摒弃了“实用主义精神”在“过度消费”这一条路上渐行渐远。对于时尚的追求不应该以浪费作为交换,在此认知基础上完善服装的回收体系,让线织资源真正高效地得到回收和利用才是减轻“时尚污染”的不二法则。通过本次实践,成员们了解了乡镇中的服装回收模式,并通过在社区中进行垃圾分类的调查和宣传为社区居民提高环保意识做出一定贡献,助力完备的垃圾分类以及资源再利用政策的推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7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