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南大学“传承红色基因 不负青春使命”寒假实践团队于2021年2月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抗疫英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志勇进行了线下采访活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刘志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2015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组建的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抗疫医疗队。报名通知刚下达10分钟,刘志勇就首当其冲地报了名。5月9日正式出发,作为医疗队的一员,刘志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援助抗击埃博拉及运营塞中友好医院留观诊疗中心工作。唯一遗憾的是,他来不及为双胞胎女儿过三岁的生日。于是他只能写下一封信,在生日当天通过电话念给了女儿听。
2018年援疆期间,他一边了解当地的医疗情况,一边在帮扶医院开展各种适宜的新技术,培养学科梯队人才,同时也积极参加到新疆各边远地区的义诊,为的就是让湘雅的医疗资源能更广泛地覆盖到新疆各个基层地区。
刘志勇副教授(右一)带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
在2020年武汉战“疫”最吃劲的关头,当科室主任张丽娜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坚定地回答:“我是党员,我上战场!” 2020年2月7日,他和130名同事作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奔赴了武汉战场。到达武汉以来,他完成了多例“第一”: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中心静脉置管,第一例插胃管,
送走第一例出院患者……
刘教授支援武汉协和医院
在医院见到他的时候,他还穿着短袖的工作服,正值数九寒冬,似乎与短袖格格不入,但还是能看见他额头上的汗珠。见到我们刘教授很热情,和我想象中的ICU医生形象大相径庭。他领我们来到一间办公室,我们知道对于他来说每一
分钟都至关重要,没有多余的寒暄,我们的访谈便开始了。
湘雅医院走廊
刘志勇教授(右)接受访谈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刘教授入党20周年。“我是在我爷爷的影响下走上了医学的道路,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爷爷是老革命了,他对于党的感情深深影响了我。别的事他可以不管,但是只要听到有人说党不好之类的言辞,他总会立马反驳,他对党的感情可能真的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刘教授的爷爷去年在他支援武汉期间因病去世,和爷爷感情深厚的他却不能及时赶回家送爷爷最后一程,这是2020年2月23日刘教授在武汉协和医院西区重症医学科发的部分朋友圈文字,“爷爷在80多岁的时候,经常还在外边听别人聊天,一旦听到有人说党的不是,他一定是特别无法忍受,80多岁的人还一定要和那帮年轻人争个你死我活面红耳赤!到现在我理解了,这是对党的热爱,一名老党员对党一辈子的忠诚!我想,作为您对孙子,在这个时候听党的召唤,来到武汉战斗,也是为了党,为了祖国能早一天战胜瘟疫,步入正轨。
爷爷,您西去的时候,我没能送您。但是作为一名党员的党员长辈,您一定能过理解。孙不孝,孙对着南边磕三个响头,您一定能理解!愿爷爷安息!”
在谈到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时他也知道这二者确实很难兼顾,但是处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又是一名党员很多时候他不得不从工作出发。2018年,省部委共建援疆项目希望重症医学科作为一个重要专科能派遣一名专家到新疆去进行支援。科室工作本就繁忙,还要支持常德湘雅医院的建设,人手越发紧张了起来;而刘志勇作为党支部支委委员,有着丰富的援外经验,正是最佳选择。
但做下援疆的决定,对刘志勇而言并不简单。
同样是主动请缨,毫无怨言。如果说2015年,刘志勇是轻装上阵,毫不犹豫地踏上援塞抗疫的征途,那么2018年他接下援疆的任务,却要艰难得很多。
2016年年中,他那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中的老二,患上了白血病。
“我自己是医生,更知道这个病的危险,大女儿感冒我一点也不着急,但小女儿感冒我就不得不打起十二分警惕。”为了不让他工作分神,妻子在女儿确诊的初期便辞职回家,照顾起了一家老小。
报名通知下来的那天,他正在深圳出差,首先打了个电话给妻子,表达了自己想要请缨报名的想法。
妻子一直以来十分理解他心怀“救死扶伤”志向,总是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的工作,这次的态度也依旧很坚定:“你尽管去,家里有我。”
在谈到去年在武汉抗疫时,刘教授清楚的记得2月17日那天,忙碌了一天的刘教授和同事讨论商量危重患者的救治到了凌晨3点钟。刚进入梦乡,他又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了。电话那头是夜班医生急促的声音:“刘教授,快来抢救,151床病人病情变化,呼吸极度困难。”
来不及多想,刘志勇和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教授飞奔到病房。此时,患者大口喘着粗气,时不时还有一阵剧烈的咳嗽,尽管上了高流量给氧,患者的氧饱和度仍然只有70%左右。多年的重症抢救经验告诉刘志勇,病人达到了插管指征,必须气管插管上呼吸机。
新型冠状病毒是属于呼吸道传染,而且传染性极强。在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许多医疗护理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插胃管、上呼吸机等等,都有可能因为患者呛咳产生大量飞沫和气溶胶,导致医务人员被感染。而在这些操作中,气管插管是风险最大的操作。
刘志勇站了出来。他说:“最危险的地方,一定是共产党员在战斗的地方。”
深知插管流程的刘志勇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护士,请准备插管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呼吸机。彭医生,准备镇静镇痛药物。”他从容不迫地戴上正压头罩,托起病人的下颌,呼吸囊辅助呼吸,放入插管喉镜,插入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这是重症医生每天都在做的抢救操作,所有的动作、流程他都了然于心。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抢救,患者的氧饱和度上升到了98%,病人的呼吸改善了!
正当大家长吁一口气的时候,新的情况又出现了:患者的循环垮了,血压只有76/55mmHg,休克血压!如果这种血压持续存在,那势必会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受损,预后极差,必须从中心静脉给血管活性药物。
选择股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这个问题又摆在刘志勇面前。股静脉置管,简单易行,但后期患者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极高,这些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选择锁骨下置管,对于操作者难度将大幅度增加,而且在患者头端操作,感染风险也极大。
两个小时的抢救下来,患者平稳了,而刘志勇的衣服早已湿透。望着显示生命体征平稳的监护仪,他特别欣慰:“只要患者救活了,再危险,也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谈到他想对青年党员说的话时,刘教授只说了八个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其实与我们的校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不谋而合。而这也是他一直在践行的。
最后时值我们党100周年,刘教授衷心祝愿我们党的生日快乐,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不论是在非洲大地,还是是在祖国边疆,亦或是抗疫前线,刘志勇教授这一路走来,用行动实现了他当初在援非时写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救治最危重的患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2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