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庆大学“百年·山城记忆”实践团:追寻改革开放步伐 感悟百年山城变迁

来源:重庆大学 作者:张鹿宁 胡家炜 徐

2021年1月13日至16日,重庆大学校团委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百年·山城记忆”实践团改革开放支队前往重庆市渝北区、渝中区、大渡口区等地,实地调研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考察改革开放过程中重庆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和伟大成就,切实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之治”蕴含的大智慧。

跟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足迹,实践团队先后走进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工业博物馆,挖掘改革之源、开放之基,追寻重庆由小山城摇身一变成为大都市的厚重历史;深入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探查山城重庆的谋发展、促进步的改革之路、开放之途;踏入鹅岭二厂文创公园、山城巷、龙门浩老街,看古厂老巷如何与时俱进成为“活力之地”,体悟老山城新重庆的改革新生、开放新貌。

改革开放辟天地 古城老巷焕生机

重庆大学“百年·山城记忆”实践团实践之行的第一站是二厂文创公园,它在鹅岭之上见证了整个重庆的发展。其前身是中华民国中央银行的印钞厂,随着解放战争的序幕,而转型变成了重庆印制二厂,是当年西南印刷工业的彩印巨头,而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旧厂房被弃置,改造成了文创公园。在这里,改造后的老厂房,还保留着独栋旧楼原有的风貌,同时加入了现代设计的艺术风格。老与新的糅合,独具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二厂记忆博物馆。通讯员 徐舒婷 摄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山城巷和龙门浩老街。山城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是一个延续至今的古老居住街区。自1900年1900年法国传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灯巷、天灯街,至2019年山城巷重建,百年老街焕发新的生机。在这里,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使山城巷别具特色。拾级而上,站在高高的山上,身旁是不知几年的老树,从叶隙间望去,是江对岸耸立的幢幢高楼。老与新的碰撞,给人冲击。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自1891年重庆开埠起,龙门浩码头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后来,重庆的发展重心从渝中半岛往北边辐射,曾经繁华的龙门浩逐渐衰落变为老街。2014年,在“一带一路战略”、“渝新欧”大陆桥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龙门浩老街以其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获得了新生,并在2017年重建完毕,以“重庆文化精华所在”的地标建筑集群重新问世。老与新的共存,分外和谐。

图为实践团在山城巷社区中心进行学习。通讯员 徐舒婷 摄

通过考察,实践团队认识到,改革开放需要平衡历史和现代。一个城市的改革开放只有让历史和现代和谐交融,“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才不会丢了根、迷了路,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从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再到谋划整个国,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阐释,真切又温暖。

百年山城绘新图几多档案知春秋

1月14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重庆市规划展览馆考察重庆市改革开放之路。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采用先进的展示理念、广泛的展示内容,演绎了重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微缩了重庆的地理、生态和人文。沿着参观路线,实践团成员认真学习了解重庆市的发展历程、发展目标、未来规划以及政策方针,对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吹响了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号角。在时代的变迁中,它坚定地告诉一代又一代重庆人:开放,才有机遇,才有发展。

图为实践团考察调研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通讯员 徐舒婷 摄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重庆市档案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沿着1891、1929、1937、1949、1983、1997这条时间线,超越时空的界限,穿梭于不同的年代,体悟重庆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辉煌与苦难。

在一张张图片里、一份份文件中、一页页票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用改革的双手书写的时代传奇,用开放的情怀培育的希望土地,以及那些在胼手胝足的劳作和奋斗中创造的城市光荣和梦想。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动这一精神在新时代下发扬光大。

身实业兴邦 重钢熔炉铸精魂

1月16日下午,实践团队抵达此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重庆工业博物馆。阳光在钢铁的躯干上映出了火一般的色彩,仿佛燃烧着每一位重钢人在这里的回忆和汗水。中国工业从19世纪末的闭塞落后、80年代的奋起直追到如今的“中国制造”享誉世界,是几个世纪钢铁人隐忍交织的一路血泪和荣耀,而重钢,便是这一路上中国核心的工业力量,铸就了诸多辉煌,是城市工业记忆中最有分量的时代符号之一。

图为实践团正在学习钢迁会的发展历史。通讯员 徐舒婷 摄

在很多重庆人的心目中,重钢有着别样的意义,这座在江岸边上绵延不断的十里钢城,曾用它滚烫的钢水和熊熊的烈火撑起了整个西南地区的钢铁生产和建设。走近重庆工业博物馆,也是走近那个辉煌的时代。而其存在之意义,是告诉每一个来访者:下一个辉煌由他们来定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重庆市档案馆合影留念。通讯员 徐舒婷 摄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着眼于重庆改革开放的足迹,展望中国繁荣富强的宏图,从不同的方面多层次地考察了重庆市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结合历史和现状,更深刻地理解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认识到,青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6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夏逝:且听蝉鸣 ——一只蝉的自述

对你而言,夏季的印象是烈阳、蝉鸣、海风,还有记忆中的Ta。就像是《打上花火》中:あの日見わたした渚(那天所眺望的海岸)今も思い出すんだ(直至今日仍能想起)砂の上に刻んだ言葉(在…… 眷恋的冷风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暑期公益托管社会实践活动感悟

今年暑假,我们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着憧憬的心情参与了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实践队员们教导了小朋友们丰富多样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现在中小学的教…… 韩罗威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武汉暑期公益托管圆满完成

今年暑假,我们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着憧憬的心情参与了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实践队员们教导了小朋友们丰富多样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现在中小学的教…… 韩罗威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武汉暑期托管实践活动第一周圆

暑期公益托管还有一项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同时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优质的托管服务,解决暑期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社区公益托管实践队…… 韩罗威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赓续红色血脉,共谱时代新章——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系列宣讲活动圆满收

由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与澄园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心联合主办的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系列宣讲活动圆满收…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最新发布

山大学子寒假母校线上宣讲
2020年1月28日晚八点,为了让母校同学更多的了解山大,传播山大校园文化,鼓励同学们不断奋斗,山东大学陈彦晓等同学在临沂商城实验学院开展母校回访活动。响应当地疫情防控政策,此活动于线上举行。本活动由…
雏菊发挥法学所长,走进妇联开新篇章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蚌埠市妇联就未成年人关护项
为积极发挥我院学科优势,运用专业知识,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2021年1月11日下午,在我院副教授金玉老师的带领下,由本院学生组成的“雏菊”项目团队来到了安徽省蚌埠市妇女联合协会,联合市妇联召开了未成…
“明确班团目标,谋求长足发展”-记资环学院2019级班团工作展望大会顺利召开
2021年1月28日,资环学院2019级在线上召开了以“明确班团目标,谋求长足发展”为主题的班团工作展望大会,回顾了上半学期的班团工作,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半学期的班团工作进行规划。本次会议由年级长彭晨红主…
垃圾分类展现最美黄河
为深入具体了解黄河流域两岸垃圾分类的治理情况,1月28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沿黄垃圾分类小分队”的成员们进行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我们进行了随机街访与实地调查,同时进一步宣传了垃圾分类与…
理工学子赴杜康仙庄展开黄河流域文化调研
为推进大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流域著名景点文化,1月14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实践团队赴洛阳市汝阳县杜康仙庄调研。团队成员在调研工作展开之前已经筹备好相关资料作为知识储备,进…
理工学子走进洛阳博物馆寻访古老黄河文化
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021年1月14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实践团队走进洛阳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在馆内工作人员的热情带领下,队员们对于黄河流域…
“传薪火,逐星光”——山东大学马不停蹄实践团队备战“希望小屋”
在国家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之下,恰逢山东省“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转型升级力争突破的窗口期。2020年6月,团省委、省青联、省基金会全面启动了“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致力于为8至14岁…
理工学子赴洛浦公园进行黄河文化调研
为了解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弘扬黄河文化,2021年1月21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实践团队来到依洛河而建,横跨洛河两岸的洛浦园进行实地调查。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洛浦公园北岸…
理工学子赴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展开黄河文化调研
为了探寻黄河文化的源头,追溯华夏文明,2021年1月14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实践团队前往偃师市,来到了“华夏第一王都”遗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路上,队员们…
扶贫济困“返家乡”
扶贫济困,践行友善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