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蚌埠1月8日电(通讯员尉颖 孔令仪)2021年1月8日,为了响应学校号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被誉为“东方芭蕾”的民间艺术花鼓灯,安徽财经大学“薪艺相传”实践团前往马城镇冯嘴村开展了关于“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传承人”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1月8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马城镇文化馆参加了以花鼓灯为主题的小型座谈会,会议由马城镇宣传部长夏老师主持,镇长、文化站站长等重要领导参会,还邀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明先生以及冯国荣、冯开苗等几代冯派传承人。会上首先由宣传部长介绍了目前文化保护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花鼓灯相关建设,接着金明先生围绕花鼓灯的历史发展详细地介绍了花鼓灯的含义和来源,讲述了花鼓灯相关传说和故事,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花鼓灯。
图为座谈会现场 尉颖提供
金明老师引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到人民中间去,扎根于民族,创新与时代,了解到中国民族的文化,了解汉民族的文化,发展自己时代的文化脊梁”。金明先生说“4000多年文化启迪我们用古老的文明创造未来,那样,未来就是一种幸福”。花鼓灯代表的不仅仅是淮河流域的民间艺术,也是汉文化的代表,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
图为团队成员与花鼓灯传承人合照 尉颖提供
下午,“薪艺相传”社会实践团来到了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采访非遗传承人,紧接着老艺人们带来了一段花鼓戏表演。“哎~古有黄河我有江,山腰的安徽哟~我的家乡~啊,喝着淮河水~”老先生的唱段里有对自己家乡的描述,有对党领导的尊重,还有对新冠疫情下,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赞颂。这般与时俱进,如何不令人称赞。前面的老先生唱着山歌,后面的“乐队”班子也十分激动,击着钹还跳了起来,场面好不热闹。虽然只有六个老艺人在表演,却似乎有了一个班子的热情。有幸观看了老前辈们的表演,队员们都被这种表演深深地吸引了。“观看花鼓灯表演之前,我满怀期待,观看之后,更觉得非常震撼。”同学们说,“艺术家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簇都充满了动态美,歌声嘹亮有感染力,舞蹈优美有形态美。时间允许的话,我们真想学习一下。”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花鼓灯传承人 尉颖提供
图为花鼓灯表演 尉颖提供
安徽花鼓灯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从歌颂大禹娘娘,到祝愿丰收,从反映生活到期望未来,花鼓灯经历过曾经的繁荣与流行,也饱受过西方思想的诟病。我们看得到的,是现当代小康社会,这些老艺人纵然花甲古稀,仍然教授传承花鼓灯;我们看不见的,是那些不进斗金的年岁,他们依然的坚守。
图为传习所雕像 尉颖提供
千般锣鼓百家灯,百姓用智慧创造了花鼓灯,让非遗扎根于土地,流淌于血液。作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年有义务来继续承担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非遗文化。经常去非遗发源地,对于老师、学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对古老的文化也有推进作用。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引导着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习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0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