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探访“董氏梨膏糖”传承人董金斗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样的美食也是形形色色,不胜枚举。为了传承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国传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许多的大学生也为之付出了努力。12月6日,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来到了河南洛阳市老城区进行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董事梨膏糖的调研活动。
董金斗老师傅是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梨膏糖”传承人。据董金斗老师介绍,梨膏糖从我们祖上传下来,到我这儿22代,它的基本构造是止咳用的川贝和甘草,清凉用的是薄荷和冰片,去火用的是金银花和胖大海。和其他梨膏糖不同的是,他们的梨膏糖加入了一味药,叫半夏。其功效是降逆止咳。然后消炎用的是百步,下气用的前胡,这个等于说就是君臣佐使,这些是中药的配伍上所需要的主料。由此便是董氏梨膏糖的主要配料。下面便会依据当时季节的不同,加入冰糖、梨汁,蜂蜜、百合、杏仁等一些辅料。而这些辅料主要是用以口感的帮衬而非其医学价值。
据董老师傅介绍,对于出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不少老洛阳人来说,董氏梨膏糖是他们冬季的必备品。嗓子不舒服了、咳嗽了,只需含上一小块儿,甜滋滋、清清凉,嗓子的不适感也逐渐消除了。年过半百的董金斗从父亲那里学得制作梨膏糖的技艺,如今在董家老宅门口摆摊售卖。
目前,董老师傅的董氏梨膏糖非遗也和其他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现在,董老师傅的梨膏糖制作技艺虽然还有他的儿子继承着,但是在现代快节奏社会下,只做梨膏糖也并不能达到养家糊口的作用,因此董老先生对于这个梨膏糖能否继续传承下去也非常的急切。他希望政府能够支持他们这些老手艺人,借助一些现代科技和互联网为老手艺人留下一丝发展的生机最终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
采访结束后,非遗调研队的成员们也都为非遗的这种现状进行了反思。他们为此做出了总结: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真正的传承下去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的。国家可以给予这些非遗政策方面的扶持和部分资金与技术的帮助,而非遗传承人本身也是需要扩大这项非遗的宣传和影响力度。此外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们更是具有传承下去这些非遗的无可替代的责任,让这些非遗永远的传承下去。
文字作者:李文博
资料来源: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22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