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云端探贝,开创线上赏贝新途径

来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雕情贝艺社会实践

云端探贝,开创线上赏贝新途径

8月3日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通过人们熟悉的的“腾讯会议”开展了线上贝雕交流活动————“云端探贝”。本次活动意在通过创新传播渠道,传播贝雕文化,让大众在了解潮汕贝雕这一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进而传播,推广贝雕文化,让贝雕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往日的光彩!

“供需匹配”,提升获得感

此次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慎之又慎。实践队队员通过小程序“问卷星”在社交媒体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制作了古风古色的活动海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据平台统计,共有304人参与了本次线上调研问卷。通过大数据分析,队员们了解了大家兴趣之所在,例如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材料/工序/上色/后期如何防护等)、现实中大家能接触到的工艺品、贝雕的起源和历史、贝雕面临的挑战和传承问题等等。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来看,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此次“云端探贝”将揭开贝雕神秘的面纱,让贝雕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次线上交流活动实践队成员邀请到了三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分别是投身贝雕行业五十余载、前海门贝雕厂厂长林汉桂先生,汕头市博物馆资深工作人员、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以及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部主任、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指导老师陈绮雯老师。转眼,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已经与汉桂先生和卢湘莹女士走过了合作交流的第四个年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术业专攻,接触“零”距离

八时整,“云端探贝”贝雕交流活动在腾讯会议正式展开。本次活动由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队长谭家敏主持,她介绍了本次活动出席的嘉宾,并对他们拨冗出席表示谢意。活动内容主要是以贝雕工艺的起源、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生活中贝雕的身影、贝雕工艺品的价值以及如何“让贝雕”活起来五部分组成。

首先,由林汉桂先生向观众详细介绍贝雕工艺的起源与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由于林汉桂先生具有丰富的贝雕从业经验,其本身也是贝雕手艺人,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贝雕制作。可以说 ,他的一生与贝雕紧密相连。他表示,“贝雕在以前是富贵人家的象征,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也能足以反映出贝雕从前在社会的影响力。

随后,林厂长饱含激情地向观众讲解了贝雕的制作过程:贝雕是指用天然的贝壳作为原材料,巧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和形状,按事先构思设计画面的需要,再经过剪取、车磨、雕琢、抛光、堆砌、镶嵌、粘贴等工艺,精心制成的一种工艺品。

林厂长举了贝雕中一位美女造型的例子:光要制作出美女这一个造型,就需要将近几十片的小件组装而成,她的飘带,手,都是需要花功夫的地方。又比如荷花的造型,单着一个荷花,就需要选取十几个小贝壳,然后拼接而成。距离不仅仅产生了美,有时,距离也产生距离,一件件精妙绝伦的贝雕作品的背后,饱含手艺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赤字情怀。

如米苔花,他日傲立于世

观众对于林厂的讲解还意犹未尽,下一道“精神食粮”就紧随其后。卢湘莹女士通过回顾自己的收藏生涯,把她与贝雕接下的不解之缘向观众娓娓道来。她开朗的性格和爽朗的笑声让观众们几乎忘记了物理的距离,仿佛她就在自己身旁。她先是以其个人的经验引导观众品鉴了几幅贝雕作品,贝雕背后的故事,好似比贝雕本身更吸引人,故事赋予了贝雕作品活的灵魂和生命,让它们能够穿越时空,不被遗忘。

贝雕作品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其实,离我们近在咫尺。用卢女士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有意去留意,心心相印,必有回响。比如说烟斗上有贝雕的镶嵌;首饰盒上有运用到螺钿这种被盗制作工艺,即用螺壳和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的需要而镶嵌在首饰盒上作为装饰。

对于潮汕贝雕的发展现状,卢女士坦言道,因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机械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贝雕手艺人,导致贝雕厂纷纷倒闭,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同时也表示很幸运与实践队相遇,能够一同为贝雕这门手艺的传承而努力。至于如何让贝雕“活起来”,卢女士说,可以通过新媒体、培养后代手艺人、申请非遗这些方式,引起世人关注,共同帮助贝雕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由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指导老师陈绮雯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前三届实践队的实践成果。陈老师勉励第四届队员在内容和形式上争取有所突破,为扩大贝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贡献当代青年的青春力量!

时代在变,审美在变,风云聚变之间,便是辉煌与没落的交替。一门手艺的发展,也应搭上互联网+的便车,让更多人了解和熟悉。期待着,他日,贝雕勇立潮头,傲视群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8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三下乡”——我为乡村振兴出份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三农,筑梦乡村

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新时代党员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与……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一心筑梦伴成长,实践激扬青春志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熔铸民族之魂。7月6日,枣庄学院……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凝聚青春力量

中国人的根与魂在乡村,耕者有其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响应国家号……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家电维修进乡村,志愿服务暖人心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进基层传播青春正能量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支部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三下乡”团队全体成员赴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双方就党建工作和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伏山湾村书记情……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之科技筑梦

为丰富乡村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增加孩子们的科技兴趣与动手实践能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团于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开展“智慧进社区,科技小课堂”活动。小朋友们,……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理学院:举办“共抗疫情,共护心灵”心理沙龙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戴兴鸿)2020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灵健康”,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弘扬各地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的民族精神,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我院…
初心常伴,新知乐学
为帮助部长们解决平时在公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部长们的公文写作能力,让部长们更好地完成服务站工作,同时帮助干事们了解和学习公文的写作,并掌握公文写作的格式与操作步骤,江西师范大学生…
军训总结与大学学习生活
军乐声声,汗水书写青春;烈日炎炎,磨炼见证成长。为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军训情况,培养他们的军事技能,磨练其自身意志,提高其适应能力,同时增进导生与新生之间的感情,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党员服务站特于10…
爱我中华之“青春飞扬,表白祖国”主题活动顺利结束
10月1日至10月13日期间,由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服务总队主办,中国矿业大学信控锋行服务队承办,资源学院群英服务分队协办的爱我中华之“青春飞扬,表白祖国”主题活动在线上开展并结束。本次设计大赛由中国矿业…
于云端探贝,助力传统文化“活起来”
8月3日,来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成功通过腾讯会议举办了线上调研交流活动“云端探贝”。活动旨在向与会者普及贝雕知识,传播贝雕文化,进而向大家展现传承贝雕艺术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新…
兴贝雕文化,探创新之路
中国青年网东莞10月10日电(通讯员杨嘉佳)2020年8月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实践队的队员们组织并开展了线上贝雕交流活动——“云端探贝”,共同“云端探索贝雕的魅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四届雕情贝…
广东青年学子暑期“三下乡”邀您一起“云端”探贝
中国青年网东莞9月20日电(通讯员谭家敏)面对今年疫情防控新形势,广东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采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通过“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大学生三下乡之旅,共赴“云端”探贝
中国青年网汕头10月9日电(通讯员洪泽勤)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校团委鼓励采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此号召,8月3日晚,雕情贝艺社会…
在探索贝雕历史中学习,在弘扬贝雕文化中成长
8月23日,为了庆祝深圳特区建区40周年,深圳贝壳红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贝壳文化艺术馆举办了贝雕展,展品围绕着庆深圳特区建区40周年的主题,结合传统技艺和时代性特征极强的建筑物,别出心裁的展现了新时代背…
广东学子三下乡:爱贝及艺,爱艺及书
8月2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与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前海门贝雕厂厂长、从业五十余载的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深圳贝壳红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新峰先生以及团队指导老师陈绮雯老师在深圳贝壳…